高三一轮复习必修1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内容摘要:
09年广东卷 18分)根据下述材料,运用 《 经济生活 》 知识回答问题。 • 材料 1:某村有 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摞荒。 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 100元补偿款。 养蟹人每年净收益 8万元。 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单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 经村委会协调,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 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收益 3000元。 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 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 1000元。 • ( 1)结合材料 1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 ①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养蟹人收益的增加,才有可能对农户每年每亩再补偿 100元。 •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农户获得了 100元的再补偿,这不仅促进了财富的公平分配,而且随着农户收入增加蟹的消费扩大,也增加了养蟹人的收入,进一步提高了效率。 • ②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二者又存在矛盾。 这表现在养蟹人与农户在利益上需要相互协调。 • (怎样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高三一轮复习必修1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相关推荐
:其文句虽写的是细小事物,而其意旨却极其宏大博深 疏 :疏远 濯 :通 “ 浊 ” 淖 :泥浆 蝉 :名作状 浊秽 :指黑暗社会 滋 同兹 :污泥 嚼然 :洁白的样子 泥 :从污泥中出来,名作动 滓 :污黑,名作形 问题探讨三: 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 《离骚》。 是怎样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写的。 作者对 《离骚》的内容和艺术技巧作了高度的评价。 从文如其人的角度对屈原的高洁品行给予高度赞美
得吾心矣。 ”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词,皆可书而诵之。 一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举世未之识,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也。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従,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 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以其孙符为礼部尚书。
、成败之 数 ,视此而已。 数: 规律。 中心论点 本文的 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作者纵观古今,强调了毅力的重要性,并告诫人们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以坚韧的毅力去战胜逆境,克服困难,就一定能够取得最终胜利。 结构层次 全文共二段 一(第 1段) 提出全文中点论点: “ 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 二(第 2段) 论证论点: 第一层: 人生历程都有逆顺,论证阻力是无法回避的
在行走人生的人,真正希望走出人生的人,才能在寒颤时坚挺,在跌倒时爬起,在愤怒十放开心胸。 支撑我们的,正是那些人类最珍贵的乐观、意志与胸怀。 雨过天会晴,我们都能做到。 • [简评]议论性散文。 审题准确,中心明确,三个分论点的设臵恰当 —— 从“乐观与信念、不屈服的意志、宽广的胸怀”展开说理。 “雨中”、“暴雨”、“绵延不绝的雨”体现了层次美。 论据典型充分,选材宽广 —— 中外结合。
背景介绍 杜审言 (约 645— 708),字必简,祖籍襄阳,迁居河南巩县, 官至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 他是杜甫的祖父。 原有集散佚,明人辑有 《 杜审言集 》。 晋陵:郡名,治所在今江苏常州市。 陆丞,作者友人,不详其名,时为晋陵郡丞。 《 早春游望 》 是陆丞所作的诗,本篇是唱和之作
6567CM 重量: 260280克 气压 :300克 325克 /平方厘米 注 :在一次比赛中所用的球 ,其圆周、重量、气压、牌号等都必须是统一的。 黄牌和红牌:第一裁判员判罚用。 司红旗: 4名司线员各使用一面,一般为红色,尺寸为30*30厘米。 换人号码牌:比赛换人使用,一般为 118号。 裁判哨:第一裁判员和第二裁判员使用。 比分显示牌。 排球比赛记录表格。 裁判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