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选修读书人是幸福人内容摘要:
是他长期 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 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 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 朽名著。 歌德 (1749— 1832),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 生于莱因河畔法兰克福富裕市民家庭,学过法律。 深受卢梭、莱辛和斯宾诺莎著作影响;和席勒交谊深厚,青年时为狂飙运动的主要人物。 早期重要作品有剧本《葛兹 冯 伯利欣根》和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代表作诗剧《浮士德》。 歌德 拜伦 拜伦( 1788~ 1824)英国诗人。 出生于伦敦破落的贵族家庭,深受启蒙主义的熏陶。 拜伦从学生时代开始写诗, 1812年发表的《恰尔德 哈罗尔德游记》(第 2章)是他的成名作。 1816年,在意大利,他写了《恰尔德 哈罗尔德游记》的第 4两章( 181 1818年)。 这部抒情叙事长诗和未完成的巨著《唐璜》是他的代表作。 笛卡儿 ( Descartes,Ren233。 ) 著名的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学奠基人之一 , 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奠基人之一。 他的哲学与数学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 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 “ 笛卡儿,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 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 “ 恶 ”。 他的创作期长达 60年以上,作品包括 26卷诗歌、 20卷小说、 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 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雨果 西汉人匡衡,小时家里很穷,非常喜欢读书,但晚上家里没有油点灯。 邻居房里点着灯,匡衡就把墙壁凿一个洞,让灯光从洞里透过来,他就借着这灯光读书。 凿壁借光 战国时的谋略家苏秦,东汉洛阳人,年轻时曾四处游说各国君主,希望能够得到一官半职。 然而,他得不到任何一个君主的赏识,只好失望回家。 他的家人都认为他没出息,对他十分冷谈。 苏秦很伤心,于是下定决心,好好读书,增进自己的学问。 苏秦日夜埋首读书,可是每到深夜,就不由自主地瞌睡起来。 苏秦为了驱除睡意,便将一把锥子放在身边。 每当自己昏昏欲睡时,便拿起锥子刺向自己的大腿,剧痛令苏秦睡意全消,再次提起精神读书。 一年之后,苏秦终于学有所成,再四出游说各国君主,终于得到重用。 苏秦刺股 读中学时,由于他基础差,学习十分吃力,第一学期末平均成绩才45分。 学校令其退学或留级。 在他的再三恳求下,校方同意他跟班试读一学期。 此后,他就与 “ 路灯 ”常相伴:天蒙蒙亮,他在路灯下读外语;夜熄灯后,他在路灯下自修复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他的平均成绩达到 70多分,几何还得了 100 分。 这件事让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能办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之后,这成了他的座右铭。 少年童第周 课文分析: 本文属于议论文 ,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总结:作者开门见山 , 在题目中直接表明了文章的观点:读书人是幸福人。 提示:注意文章主体所围绕论述的主题。 读书人是幸福人。 讲解:作为议论文 , 作者在标题中就明确地点明了中心论点。 在文章中 , 围绕此观点作者运用具体事例和名人名言等分析论述了读书为何会使人幸福这个命题 , 全面且充分。 ( 2) 为了论证中心论点 , 作者提出了哪些分论点。 提示:分论点通常出现在文段开头 , 文段结尾 , 也有出现在语段中间。 总结:在文章主体部分 , 作者用三个分论点 , 层层深入 , 说明读书为何使人幸福的道理。 每段的中心句分别是什么。 提示:中心句是一个概括性的句子,体现文段主要内容。 一般出现在文段开头起统领作用,或者出现在中间起过渡作用,或者出现在结。语文版高中选修读书人是幸福人
相关推荐
者改进技术、改善 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个别劳动时间降低 盈利 (个别低于社会必要) 对消费者: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产品数量增加 商品价格下降 第二节 货币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flash 秦汉钱币 秦半两 东汉五铢 中泉三十 一刀平五千 小布一百 唐代钱币 开元通宝 乾封泉宝 得壹元宝 顺天元宝 建中通宝 宋代钱币 崇宁重宝 绍兴元宝 嘉定元宝 端平元宝
京包 — 包兰线 跨越的 省市区 经过的 城市 经过的 地形区 意义 京冀晋 蒙宁甘 北京、大同、 集宁、呼和 浩特、包头、 银川、中卫、 兰州 冀北山地、 内蒙古高原、 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促进华北与西 北联系,分担 陇海线运量, 建设民族地区, 巩固边防 陇海 — 兰新线 苏皖豫 陕甘新 连云港、徐州、 商丘、开封、 郑州、洛阳、 西安、宝鸡 兰州,乌鲁木 齐、阿拉山口 黄淮平原、
中一切灾难的制造者和痛苦不幸的播种者。 其妻繁漪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 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 出于嫉妒,繁 漪 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 侍萍正是 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 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 „„ 这些矛盾酝酿、激化
•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请举例说明诗句流露出曹操的什么思想感情。 并指出诗中的修辞手法。 ① ② ③ ④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人生苦短的感叹 —年华易失的苦闷 —思慕贤才的情怀 —贤才难得的忧愁
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况。 明确:统治者。 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 滚绣球 》 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 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 《 滚 绣球 》 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 “ 青天大老爷 ”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 看清了 “ 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 ”的社会真相。 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