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选修6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内容摘要:
和碱的中和反应 , 用已知浓度的酸 (或碱 )滴定未知浓度的碱 (或酸 )的方法。 强酸滴定强碱 , 即强酸与强碱完全中和 , H+ + OH- ===H2O, n(H+ )= n(OH- );强酸滴定弱碱或弱酸滴定强碱 , 也是酸碱完全中和 , 即 n(酸 )= n(碱 )。 多元酸或多元碱的中和反应按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计算。 中和滴定终点判断 , 即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 ,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 , 当滴入最后一滴溶液时 ,颜色突然变化 , 且半分钟之内不变 , 则为滴定反应的终点。 2. 氢氧化钠与醋酸反应 (1)实验原理 醋酸是弱酸 , 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 , 即CH3COOH CH3COO- + H+ , 当加入标准氢氧化钠溶液以后 , 氢氧化钠电离出的 OH- 与醋酸电离出的 H+ 反应生成弱电解质水 , 到达滴定终点时 , n(OH - ) = n(H + ) , 即 n(NaOH) =n(CH3COOH)。 c (N a OH ) V ( N a OH) = c (C H3C OOH ) V ( C H3C OOH) w % =c CH3C OOH V CH3C OOH M CH3C O OH m 样品 1 0 0 % =c N a OH V N a OH M CH3C OOH m 样品 1 0 0 % M (C H3C OO H) :醋酸的摩尔质量; m ( 样品 ) :称量的样品的质量。 (2)实验步骤 ① 称量样品 [m(样品 )] 先称量一个洁净的锥形瓶的质量 , 用样品润洗过的移液管取 10 mL食醋样品 , 再称量其质量 , 两次质量差即为样品质量。 ② 盛装 NaOH标准溶液 洗涤好的碱式滴定管 , 应检查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和玻璃球是否合适 , 适宜后用标准 NaOH溶液润洗 2~ 3次 , 每次 3~ 4 mL, 再加入标准 NaOH溶液 , 赶走气泡 , 调 “0”等待滴定。 ③ 滴定 向盛有食醋的锥形瓶中加入 1~ 2滴酚酞试液 , 然后用 NaOH标准溶液滴定食醋 , 左手控制滴定管 ,右手旋摇锥形瓶 , 眼睛注视瓶内的颜色变化 , 直到溶液恰好呈粉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时停止滴定 , 记录数据 , 重复滴定操作三次。 ④ 数据处理 将滴定记录的数据 V(NaOH)取三次的平均值 , 代入原理推出的公式 , 即可求得 w%。 小结:称量食醋样品 ― → 盛装标准 NaOH溶液 ― →用 NaOH溶液滴定食醋 ― → 记录并处理实验数据。 3. 指示剂的选择 氢氧化钠与醋酸反应生成的醋酸钠属于强碱弱酸盐 , 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 , 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CH3COO- + H2O CH3COOH+ OH-。 因此 , 在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时 , 应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酚酞 (pH变色范围为 ~ )作为指示剂。 (2020年福州高二检测 )食醋是日常饮食中的一种调味剂 , 它对改善食物的口感 , 增进食欲 , 促进食物消化有独特的功能 , 因而深受人们青睐。 国家标准规定 , 酿造的食醋中醋酸的含量不得低于 g/100 mL。 某校兴趣小组的学生到超市购买了某品牌食醋 , 在实验室中进行食醋中醋酸含量的定量测定实验。 例 1 [实验原理 ] 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醋酸反应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 NaOH===CH3COONa+ H2O。 [实验步骤 ] (1)因食醋有颜色 , 可能干扰中和滴定时对指示剂颜色的观察 , 所以须先脱色 , 但又不能影响到测定的醋酸含量 , 下列所加脱色剂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氯水 B. Na2O2 C. 活性炭 D. SO2 (2)用 __________(填 “ 酸式 ” 或 “ 碱式 ” )滴定管取步骤 (1)所得的食醋 mL, 加入到一洁净的锥形瓶中 , 并滴加 2滴酚酞作指示剂。 (3)用 molL- 1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 ,并重复滴定操作三次。 某同学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食醋的体积/mL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mL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交流反思 ] (1)在实验步骤 (2)中,向锥形瓶中加适量水稀释食醋,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 __________(填 “有影响 ”或 “无影响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苏教版化学选修6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
相关推荐
三、阿斯匹林的合成 条件: 浓硫酸 加热( 85℃ - 90 ℃ ,水浴加热法) 副反应 可能存在的杂质有哪些。 主要杂质:水杨酸聚合物、水杨酸 如何除去这些杂质,得到纯净的阿司匹林。 四、阿司匹林的提纯 杂质水杨酸聚合物的除去: 用 NaHCO3溶液除去副产物聚合物 因为乙酰水杨酸中含羧基,能与 NaHCO3 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副产物聚合物不能溶于 NaHCO3溶液 操作: 加
904) 小说发表于 1898年。 19世纪末期 , 俄国正是 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 , 工人运动逐渐展开 , 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 ,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 , 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 沙皇政府 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 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老百姓稍有 “ 越轨 ” ,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 •
盘旋旋,曲曲折折, 像蜂房像水涡 , 矗立着 不知道几千万 座。 • 长桥 横卧 波面,(但)没有 出现云彩 怎么会有蛟龙飞腾。 (楼阁之间的)通道 横跨 半空,没有 雨过天晴 怎么会 出现彩虹。 高高低低,分辨不清,不知道哪方是东,哪方是西。 第一段( 2)翻译:阿房建筑 歌台 暖 响 ,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 之 内,一宫之间,而 气候 不 齐。 人物的活动:歌 舞 建筑
国谯人 ,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扩充了自己的力量 , 经过十几年的战争 , 已经削平北方大小军阀 ,挟持东汉皇帝 , 以汉丞相的名义的名义 ,命令并打击其他各地军阀。 课文中写他乘荆州军阀刘表去世的机会 , 挥军南下 ,击败了当时依附刘表的刘备的军队 , 并吞并了刘表的儿子刘琮的兵力 , 沿着长江南下 , 要消灭据守长江下游的孙权集团。 他以八十万大军威慑孙权 , 企图不战而胜 ( 实际兵力 ,
文主要介绍的是哪部分。 地球由气圈、水圈、石圈组成。 主要介绍了石圈。 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 课文从石圈的 位置、性质、形成 以及 人类对石圈的探索及开发利用 等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 作者认为要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资源日渐减少的问题有两种办法: ( 1)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
在诵读中理解、鉴赏,逐步培养诵读文学作品的习惯,把握人物感情基调。 1.教师指导朗读:把握四言诗的节奏与情感基调。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请学生个别朗读。 师生评价。 朗读训练指导(一) 本单元所选诗歌篇目,都是名家经典,应加强朗读指导,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领略诗歌中体现的 意境美、情感美、音乐美, 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学生的朗读: 方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