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选修6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3内容摘要:
不能放在桌面上。 3. 水浸时常常要将悬浊液煮沸 2~3min, 目的是什么。 思考与交流 加快碘化物在水中的溶解,以使灰烬中的 I 尽可能多的进入溶液。 4. 酸化作用是什么。 思考与交流 海带灰的浸出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钾)等使溶液显碱性的物质,酸化的目的是使溶液呈弱酸性,有利于氧化剂把 I氧化为 I2。 5. 你认为最好选用哪种氧化剂。 思考与交流 2I + H2O2 + 2H+ = I2 + 2H2O 2I + Cl2 = 2Cl + I2 注意: 若 氯水 过量,则 Cl2能进一步将碘 单质 氧化。 I + 3Cl2+ 3H2O= 6Cl + IO3+6H+ 思考: 若用碘盐中的 KIO3作氧化剂 ,在酸性溶液中氧化 I,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I + IO3 + 6H+ = 3I2 + 3H2O 氯水、双氧水等 •若要分离碘的 CCl4溶液,分别得到碘和 CCl4,应采用什么方法。 已知:四氯化碳的沸点: 77℃ 碘单质的沸点: ℃ 思考与交流 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进行蒸馏。 三、海带中碘的提取实验 1. 实验原理 2I + 2H+ + H2O2 = I2 + 2H2O 2I + Cl2 = I2 + 2Cl : 称取样品 灼烧灰化 溶解过滤 氧化 检验 萃取分液 3.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 1)称取样品 ① 操作要点:用托盘天平称取 约 2g干燥的海带, 放入 坩埚 中。 ②实验注意事项: 托盘天平 的正确使用。 ( 2)灼烧灰化 ① 操作要点:在通风处加热灼烧干海带,待海带完全 灰化后,冷却,再将灰分转移到小烧杯中。 ②实验现象:灼烧灰化的过程大约需要 5。苏教版化学选修6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3
相关推荐
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 赴阁途中:俨骖鲱于上路 得天人之旧馆 • 楼阁四周山水:层峦耸翠 即冈峦之体势 • 登阁远眺所见:披绣闼 声断衡阳之浦 • 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趋名楼,登高阁,览观楼台的壮丽,山川的旷远,井市的繁华,舟楫的众多,点缀以渔歌、雁声, 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图画。 阁周风光、自然人文 山水秋景 宏伟建筑 人烟之盛,富庶祥和 看到如此美景
一种、两处 : 挥之不去,越来越浓,越来越重 移情于物、借景抒情 ——韶光易逝青春难再 直抒胸臆 ——合写夫妻双方此刻望月思人的心情 情之深重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化无形为有形、由外到内、运动之速 揭示主旨(相思之愁) 下片: 写女词人由想象回到现实 ————愁更愁 阅读 《 一剪梅 》 和 《 声声慢 》 两词,两篇中都写 “ 愁 ” 绪,乍一看是相同的,而细细品味,我们便可发现这 “ 愁
在诵读中理解、鉴赏,逐步培养诵读文学作品的习惯,把握人物感情基调。 1.教师指导朗读:把握四言诗的节奏与情感基调。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请学生个别朗读。 师生评价。 朗读训练指导(一) 本单元所选诗歌篇目,都是名家经典,应加强朗读指导,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领略诗歌中体现的 意境美、情感美、音乐美, 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学生的朗读: 方法一
中各组分分开聚集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上。 变式训练 1 色谱分析法是现代分离实验技术中的一种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两种有机色素 A与 B混合在一起 , 经测定知 A的极性比 B强 , 欲分离 A和 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 A. 用溶解过滤法 , B不溶 , A溶于水 B. 用萃取法 , A易溶于有机溶剂 B不溶 C. 用蒸馏法 , 因为 A的熔 、 沸点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 , 使用水浴的原因是
苯酚酸性比 H2CO3更弱 , 因此,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 CO2气体时,生成苯酚。 NaHCO3不能继续跟苯酚钠作用 (可以理解为酸性的相对强弱是:H2CO3 C6H5OH HCO3),因此反应只能生成NaHCO3,不能生成 Na2CO3。 白色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 3Br2 + 3HBr OHO HBrBrBr 反应 小结: ① 浓溴水使苯酚再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