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0课虞美人3内容摘要:
(李白 《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 ) 以发喻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 《 秋浦歌 》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 《 春望 》 )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 ——法 缪塞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 3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 5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 6遍问人间烦恼填胸臆 ,量这些大小的车儿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 7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 时雨。 贺铸 结构图示 问 何时了 ? 知多少 ? 答 又东风 不堪回首 思 应犹在 朱颜改 几多愁 ? 一江春水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 宇宙永恒不变 )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 人生短暂无常 ) 几多愁 一江春水 (永恒 + 短暂) ...… 问 答 对比 三次对比,三次问答,隔句相承 物是 人非 六、 想想: 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 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含义。 “月”:思乡怀念亲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 静夜思 》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 《 闻王 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 月夜忆舍第 》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 望月怀远 》 ) 问君能有几多 愁。 恰似 一江春水 向东流。 愁思像春水 汪洋恣肆 , 一泻千里 ,写出了愁思的 多 ;又像春水之 昼夜不停 , 长流不息 , 无穷无尽 ,写出了愁思的 绵长。 名句品评 李煜 ( 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代之冠,世称李后主。 其前半生豪华奢侈,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 绝代才人 :在政治上,他是颓唐的,无能的,以致最后国破而家亡。 但他在文艺上,却是经史诗文样样通晓,擅长书画,对音律有独特的感悟,尤其善于填词和作曲。 现存词四十四首,以降宋被遣为界,分为前。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0课虞美人3
相关推荐
等而掘进的通道。 这里指蝉的地穴。 臃肿:过度肥胖或肥大,转动不灵。 也可指机构庞大,调度不灵。 喧嚣:吵闹,喧哗。 庞然大物:指高大笨重的东西。 庞然:高大的样子。 灭顶之灾:比喻毁灭性的灾难。 灭顶:指水漫过头顶。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 衷:内心。 转瞬即逝;形容一眨眼就消失了。 朗读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 幼虫 到 成虫 的生长过程。 第二部分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作者并没有按昆虫一般的生长过程“卵 —— 幼虫 —— 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而是从中间的一环“幼虫”入手,介绍蝉循环往复的生活史。 这样安排顺序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思考: 作者不按蝉的生长过程先写蝉的卵,而是首先写蝉的地穴,从蝉的幼虫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其一: 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 生动、丰富、有趣 得多,以此开头,容易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36。 尽裂 按剑而跽 j236。 参乘 sh232。 ng 彘 zh236。 肩 啖 d224。 n 人方为刀俎 zǔ,我为鱼肉 本文的异读字有: 破音异读: 沛公王关中( w224。 ng) 道芷欲间行( ji224。 n) 通假异读:距关,毋内诸侯(同“拒”“纳”) 要项伯(通“邀”) 令将军与臣有(通“隙”) 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得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
词类活用: 大江 东 去: 羽扇纶巾 : 灰 飞 烟 灭: 文言句式: 多情应笑我: 故国神游 基础积累 • 通假字:一 尊 还酹江月 • 古今异义:大江东去 大江 东去:古义:长江 今义:流量较大的河流 风流 人物:古: 有文采有功绩的 |英俊杰出的 |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今 :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 |轻浮放荡。 词类活用: 羽扇纶巾 :名词作动词,拿着羽扇,戴着纶巾人。 灰 飞烟 灭
承上 ,“一时多少豪杰” 启下。 由写景过渡到写人,这一声慨叹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一时多少豪杰” 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三国时代的人物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要选择周瑜。 生活 年龄 24 47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基调 昂扬奋进。 神宗时,王安石执政推行新法,意见相左
丛树木,平常普通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译 :想当年,刘裕手持长枪,神跨战马,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在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金戈铁马”形容兵强马壮,“气吞万里”形容士气旺盛,军威远震,扫荡了占据中原的敌人。 典故二:刘裕。 “ 斜阳草树 , 寻常巷陌 , 人道寄奴曾住。 相当年 , 金戈铁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