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三册第13课五月的鲜花2内容摘要:
像音乐在流淌;板书极其整洁,一个黑板让他写得井然有序,像布局得当的一幅书法、一盘围棋。 他从不擦一个字或符号,写上去了,就像钉上的钉、落下的棋。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随手在黑板上花的圆,一笔下来,不用圆规,居然那么圆,让我们这些学生叹为观止,差点儿没叫出声来。 „„ 那一年,是 1963年,我上初三,阎述诗老师才 58岁,太早离开了我们。 他是患肝病离开我们的。 肝病不是肝癌,并不是不可以治的。 如果他不坚持在课堂上,他不至于这么早走的。 „„ 无声的回旋 在我步行从家走往学校的途中,总能听到远处的高音喇叭传来的一些声音 —— 歌或者音乐,它们在风中忽大忽小、忽远忽近、时有时无 …… 《 五月。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三册第13课五月的鲜花2
相关推荐
《 五月的鲜花 》 这首歌的详细分析。 三( 18——27)对这个将他引入音乐圣殿的老师的追忆, 并为全文作结。 读准字音 竹 笋 应 和 契 机 裹挟 嬗 变 绚 烂 山 麓 寒 暄 缅 怀 渗 透 sǔn h232。 q236。 guǒxi233。 sh224。 n xu224。 n l249。 xuān miǎn sh232。 n 文本研读 大家预习了以后
、抒情 基调:昂扬、豪迈、苍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陈子昂 《 春夜别友人 》 共有两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 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面对金樽美酒。 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 这首离别之作,就从眼前宴会的情景落笔。 自由读诗
的少女 这些景物体现了生命的律动,这是大自然的旋律,生活的旋律,其实也是最美的音乐。 欣赏《 送别 》 李叔同的 《 送别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文本研读 《 送别 》 有什么作用。 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就砺”“木受绳”又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明确:不可以;“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 不复挺者,輮 使之然也。 ”说明客观事物通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性状。 ,弯木受绳才直,金属就砺才利。 那么人的改变需要什么条件。 作者由此得出了怎样的一个结论。 (用原文回答) 蓝 青 水 冰 人 发展、提高 客观事物 提高、发展 直木 轮 木 直 金 利
十倍 (于秦 )之地,百万之 师 , 叩 关 而攻秦。 秦 人开关 延 敌,九国之师, 逡巡 而不敢进。 秦无 亡 矢 遗镞 之 费 , 而 天下诸侯已 困 矣。 曾经 用,凭借 向上攻打 军队 迎接 ,迎战 有顾虑而徘徊不进 矢 :箭 镞 :箭头 丢失一枝箭 ,同义叠用 耗费 困厄不堪 表轻微转折 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国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进攻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