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三册第15课过秦论3内容摘要:
置,拿 问 方圆千里的铜墙铁壁 重点字词 奋 : 发展 烈 : 功业 隳 : 毁坏 却 : 使动,使 …… 退却 以愚黔首 :愚,使动,使 …… 愚蠢;黔首,平民百姓 践华为城, 因 河为 池 : 把华山当作城,凭借着黄河 当作护城河 谁何: 呵问他是谁,稽查盘问的意思。 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 以(之)为固 把 …… 当作 自 以为 关中之固: 认为 3段 —统天下:秦始皇的故事 ( 统一 ) ( 37年) 前 246 前 221(统一) 前 210 ( 25年) ( 12年) 讨论:第三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极盛 “攻”: 奋余烈,履至尊,取百越 “守”: 却匈奴 、 焚百家、愚黔首 隳名城、杀豪杰,弱人民,严控制 据高城;临深渊;守要害;传万世 扩大版图 (军事) (文化) (内政刑法) (巩固地理形势) 实行暴政 暗含危机 铺垫“过秦”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 殊俗。 然陈涉 瓮 牖绳枢 之子,氓隶之人,而 迁徙之徒 也;才能不及 中人 ,非有仲尼、墨翟 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蹑足 行伍之 间,而 倔起 阡陌之中, 不同的风俗,此指边远地区 用破瓮做窗户, 用草绳系户枢 被迁谪戍边的卒子 平常人 插足,置身 通崛,突起,突出 率 疲弊 之卒, 将 数百之众, 转 而攻 秦;斩木为兵, 揭 竿为旗,天下云 集响应, 赢 粮而 景 从。 山东豪俊遂 并起 而亡秦族矣。 疲劳困乏 率领 转过来 举起 背 负 通“影” 一并 起义 重点字词 殊俗 : 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 瓮、绳 : 用瓮做;用绳子系 蹑足 : 用脚踏地“置身于” 倔起 : 倔通“崛”,崛起 将 数百之众: 率领,动词 云集 : 像云彩那样聚集。 云 , 赢粮而景从 : 赢,背、担负。 景,通“影”,像子那样 山东: 崤山以东 4段 —起义军:陈涉的故事 ( 灭亡 ) 二世(胡亥) (前 209~前 208) 三世(子婴) (前 208~前 207) 3 年 讨论:第四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灭亡 始皇 : 余威震于殊俗 陈涉: 出身氓隶之人(地位低下) 才能不及中人(才智不足) 兵力数百疲敝(兵力不足) 武器斩木为兵(武器粗陋) 结果 : 天下响应,并起亡秦 引起思考 —— 陈涉以弱胜强,何也。 第二部分 且夫 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 函之固, 自若 也。 陈涉之位,非尊 于齐、楚、燕、赵、韩、魏、宋、 卫、中山之君也; 锄耰棘矜 ,非 铦于钩戟长铩也; 另提一事,至于 像以前一样 锄头棍子 锋利 谪戍之众,非 抗于 九国之师也;深谋 远虑,行军用兵之 道 ,非 及向时 之士 也。 然而 成败异变 ,功业相反也。 高,强 比 策略 比得上 先前 条件好的失败,条件差的成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 度长絜大 ,比权 量力,则不可 同年而语 矣。 然秦 以区 区 之地, 致 万乘之势, 序 八州而 朝同 列 ,百有余年矣; 比长短大小 相提并论 凭借 形容小 获得 招致 使诸侯 来朝拜 然后 以 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 难而七庙 隳 , 身死人手, 为 天下笑者, 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使毁灭 被 凭借 (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就不同了。 重点字词 且夫: 放在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 自若 : 和过去一样 非 抗 于九国之师:匹敌 向时 : 先前 同年而语 : 相提并论 度长絜大 :量量长短,比比大小, 度、絜,衡量 序八州而朝同列 : 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国诸侯都 来朝见。 序:名作动,排列次序;朝:使 …… 朝拜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因为不施仁义而使攻守 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析因 秦 陈涉 现在结果 功业相反 国力,天下非小弱 地利,崤函自若也 地位非尊,武器非銛 ( 与九国之师相比 ) 兵力非抗,战术非及 曾经辉煌 致万乘势,百又余年 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成败异变 中心论点 ① 固基业 (雄心勃勃 ) ② 充国力 (所向披靡 ) ③ 秦统一 (势如破竹 ) ④ 秦灭亡 (一败涂地 ) ⑤ 秦教训(不施仁政 ) (叙事) (议论) 过秦论 (言秦之过) 攻 守 思考: 古人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对秦朝的覆亡,你认为有哪些教训应该汲取。 通假字 • 约从离衡( 通 “ 横 ” ) • 合从缔交( 通 “ 纵 ” ) • 倔起阡陌之中( 通 “ 崛 ” ) • 赢粮而景从( 通 “ 影 ” ) • 百有余年( 通 “ 又 ” ) • 陈利兵而谁何(通 “ 呵 ” ) • 孝公既没(通 “ 殁 ” ) •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 “ 敝 ” ) • 威振四海(通 “ 震 ” ) 文言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追亡逐北 北 北收要害之郡 将军战河北 名词 败逃的人 名词作状语 向北 名词 北方 因力乘便 因 因遗策 因河为池 介词。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三册第15课过秦论3
相关推荐
十倍 (于秦 )之地,百万之 师 , 叩 关 而攻秦。 秦 人开关 延 敌,九国之师, 逡巡 而不敢进。 秦无 亡 矢 遗镞 之 费 , 而 天下诸侯已 困 矣。 曾经 用,凭借 向上攻打 军队 迎接 ,迎战 有顾虑而徘徊不进 矢 :箭 镞 :箭头 丢失一枝箭 ,同义叠用 耗费 困厄不堪 表轻微转折 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国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进攻秦国。
就砺”“木受绳”又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明确:不可以;“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 不复挺者,輮 使之然也。 ”说明客观事物通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性状。 ,弯木受绳才直,金属就砺才利。 那么人的改变需要什么条件。 作者由此得出了怎样的一个结论。 (用原文回答) 蓝 青 水 冰 人 发展、提高 客观事物 提高、发展 直木 轮 木 直 金 利
的少女 这些景物体现了生命的律动,这是大自然的旋律,生活的旋律,其实也是最美的音乐。 欣赏《 送别 》 李叔同的 《 送别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文本研读 《 送别 》 有什么作用。 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没有增大,但听的人听得清楚。 劝学 假舆 马者,非 利 足也, 而致 千里;假舟 楫 者,非能 水 也, 而绝 江河。 ① 假 :借助,利用 ② 舆 : y,车 ③ 利 :形容词使动,使 „ 快 ④ 而 :二个均为表转折连词 ⑤ 致 :达到,到达 ⑥ 楫 : j237。 ,船桨,代船。 ⑦ 水 :游水,名词作动词 ⑧ 绝 :横渡,横穿,渡过 译文 :
味窄狭 研读课文 如何才能诊治阅读欣赏中存在的三类毛病。 名人格言 •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 培根 •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 列夫 •托尔斯泰 名人格言 •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亡的那一天。 后来我又写出了 《 相信未来 》 ,相信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是进了一步了。 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 知人论世 一、了解作者 • 食指, 原名郭路生(母亲在行军途中生下了他), 1948年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 ,是中国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 1964—— 1967年写了长诗《 海洋三部曲 》 , 1967年《 鱼儿三部曲 》 , 1968年,《 相信未来 》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