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内容摘要:
进行严密控制,清统治者千方百计地采取了多种措施 加强统治。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进一步加强 (一)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 1.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及民族自身的狭隘性,清政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首崇满洲”的原则。 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 但最高的决策和中枢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前者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它全部由满洲贵族和八旗首脑组成,汉人不得参与。 这种早期的氏族贵族会议制度,早在入关前就已确立,入关后依然保存。 凡军国大事均由议政王大臣共同裁定,这就是人们通称的“国议”。 而顺治十五年( 1658)仿照明制改内三院为内阁,在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和文渊阁、体仁阁、东阁设大学士和协办大学士(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 清朝内阁的权力和地位远不如明代内阁那样高,只辅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负责票拟谕旨,批答奏章等,并不具有实际的决策权力,仅仅是名义上的决策机关,屈尊于“国议”之下。 这种政治体制,使权力分散于诸王公贵族,随着入关后形势的变化与发展,专制集权趋势的日益加强,它越来越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障碍。 2.南书房。 为了适应统一事业的完成和君主集权政治的需要,康熙帝亲政后,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 当值的翰林院学士陪同皇帝读书写字外,也参与机密,替皇帝草拟谕旨,实际上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班子。 从此,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削弱。 康熙帝把中枢权力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 三者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手。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相关推荐
应器 ( 1)什么是生物反应器。 用来生产 蛋白质 药物(包括疫苗)的 动植物 ( 2)已获得哪些成就。 热点 1植物 生产 疫苗 20206中国农科院经过十年研究,培育出的抗乙肝西红柿顺利通过前三个阶段的测试 抗乙肝西红柿与普通西红柿口感一样,对人体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食用抗乙肝西红柿,虽不能治愈乙肝,但一年只吃几个,就完全能代替注射乙肝疫苗。 这种西红柿上市后将论个出售
个体水平 基因克隆 分、切、接、转、筛 分 :目的基因的获得 PCR( RTPCR) 酶切 切: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目的基因和载体。 接:目的片段与载体的连接 转:连接产物转入宿主细胞。 筛:筛选含有正确序列重组质粒的细菌。 细胞克隆 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 个体克隆 仙人掌每块落地就生根 富贵竹插枝即活
害的防治技术 动物疫病的类型 • 动物疫病是指如不及时治疗和控制就会造成流行和爆发的某些动物的疾病。 • 据估算,目前中国内地每年因畜禽疫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260亿元以上。 • 禽畜传染病 – 主要由 细菌 和 病毒 两大类病原微生物引起 • 动物寄生虫病 – 寄生虫可以暂时或永久地寄生在宿主的体内或体表 禽流感(病原体) 禽畜传染病 禽流感(病原体) •
产生的热能。 ③ 产生影响 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有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地 诞生 ,在另一些地方岩石圈则 逐渐地消失。 与之相伴的是 大地的沧桑巨变 以及 地壳物质形态 的持续转化。 岩石的 转化 ① → 岩 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 侵入 作用和 喷出 作用,岩浆冷却凝固 而形成 ② 已经形成的岩石 → 岩 在地表外力的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③ 已经形成的岩石 → 岩 高温高压
1500W , 1800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不偏。 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三、地球公转与季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3. 四季的形成 4. 五带的划分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教材 P20活动)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23186。 26180。 N 0186。 23186。 26180。 S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a
巴 食物 O2 尿素等 细胞 需要一个适宜的 生活环境 三、稳态 • 定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人和动物机体内部维持 相对稳定 状态。 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人的体温: 血浆的 PH: 血糖的浓度: 37℃ ~ 80120 mg/dl 酸碱平衡 血液 pH值为什么能够维持在。 血液中含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缓冲物质: 每对缓冲对 = 一种弱酸 + 相应的强碱盐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