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2内容摘要:

1500W , 1800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不偏。 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三、地球公转与季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3. 四季的形成 4. 五带的划分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教材 P20活动)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23186。 26180。 N 0186。 23186。 26180。 S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a 冬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b 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c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昼夜的长短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 ) 昼夜等长 昼渐长,昼 夜 昼最长 春分 夏至 冬至 秋分 昼最短 昼渐短,昼 夜 昼夜等长 昼渐长 昼短于夜 昼长于夜昼渐短 下面表中所列的是 12月 22日甲 、 乙 、 丙 、 丁四地的白昼时间 ,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1~ 3题。 ( 2020年上海卷 )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 30分 9小时 09分 11小时 25分 13小时 56分 1.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 2. 四地所处纬度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 3. 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① 地球的公转 ② 地球的自转 ③ 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地面 h 白天: h0 晨昏线上: h=0 晚上: h0 太阳高度角( h ) H=900纬度差 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所在纬度的差距 a 冬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b 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c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辐射最强;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太阳辐射最弱。 四季的形成 ①天文四季 ②气候四季 北纬 38176。 一开阔平地上 , 在楼高为 H的楼房北面盖新楼 , 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 , 两楼距离不小于 ( 1999年广东卷 ) ( ) (90176。 38176。 ) (90176。 38176。 176。 ) (90176。 38176。 ) (90176。 38176。 176。 ) 如图所示的日期 , 下列地点:北京 ( 39176。 54′N) ,新加坡 ( 1176。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