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2内容摘要:
1500W , 1800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不偏。 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三、地球公转与季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3. 四季的形成 4. 五带的划分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教材 P20活动)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23186。 26180。 N 0186。 23186。 26180。 S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a 冬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b 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c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昼夜的长短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 ) 昼夜等长 昼渐长,昼 夜 昼最长 春分 夏至 冬至 秋分 昼最短 昼渐短,昼 夜 昼夜等长 昼渐长 昼短于夜 昼长于夜昼渐短 下面表中所列的是 12月 22日甲 、 乙 、 丙 、 丁四地的白昼时间 ,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1~ 3题。 ( 2020年上海卷 )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 30分 9小时 09分 11小时 25分 13小时 56分 1.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 2. 四地所处纬度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 3. 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① 地球的公转 ② 地球的自转 ③ 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地面 h 白天: h0 晨昏线上: h=0 晚上: h0 太阳高度角( h ) H=900纬度差 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所在纬度的差距 a 冬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b 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c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辐射最强;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太阳辐射最弱。 四季的形成 ①天文四季 ②气候四季 北纬 38176。 一开阔平地上 , 在楼高为 H的楼房北面盖新楼 , 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 , 两楼距离不小于 ( 1999年广东卷 ) ( ) (90176。 38176。 ) (90176。 38176。 176。 ) (90176。 38176。 ) (90176。 38176。 176。 ) 如图所示的日期 , 下列地点:北京 ( 39176。 54′N) ,新加坡 ( 1176。湘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2
相关推荐
产生的热能。 ③ 产生影响 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有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地 诞生 ,在另一些地方岩石圈则 逐渐地消失。 与之相伴的是 大地的沧桑巨变 以及 地壳物质形态 的持续转化。 岩石的 转化 ① → 岩 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 侵入 作用和 喷出 作用,岩浆冷却凝固 而形成 ② 已经形成的岩石 → 岩 在地表外力的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③ 已经形成的岩石 → 岩 高温高压
进行严密控制,清统治者千方百计地采取了多种措施 加强统治。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进一步加强 (一)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 1.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及民族自身的狭隘性,清政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首崇满洲”的原则。 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 但最高的决策和中枢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前者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它全部由满洲贵族和八旗首脑组成
应器 ( 1)什么是生物反应器。 用来生产 蛋白质 药物(包括疫苗)的 动植物 ( 2)已获得哪些成就。 热点 1植物 生产 疫苗 20206中国农科院经过十年研究,培育出的抗乙肝西红柿顺利通过前三个阶段的测试 抗乙肝西红柿与普通西红柿口感一样,对人体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食用抗乙肝西红柿,虽不能治愈乙肝,但一年只吃几个,就完全能代替注射乙肝疫苗。 这种西红柿上市后将论个出售
巴 食物 O2 尿素等 细胞 需要一个适宜的 生活环境 三、稳态 • 定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人和动物机体内部维持 相对稳定 状态。 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人的体温: 血浆的 PH: 血糖的浓度: 37℃ ~ 80120 mg/dl 酸碱平衡 血液 pH值为什么能够维持在。 血液中含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缓冲物质: 每对缓冲对 = 一种弱酸 + 相应的强碱盐 如:
c/molL1 茎 ① 曲线 AB段表示 : ② B点表示: ③ BC段表示: ④ C点以后表示: 随生长素浓度升高 ,对茎生长的促进作用加强。 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 随生长素浓度增加,对茎的生长促进作用减弱。 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茎的生长抑制作用增强。 B A C 思考: C点表示生长素( ) A 没有 B 没有作用 C 有作用,但促进和抑制作用相等 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
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 B、 b) 控制,基因 B的频率为 p,基因 b的频率为 q, 现有 100只豚鼠, BB、 Bb、 bb的个体数分别为 81, 18,1, 求: 基因 B、 b的频率 (即 p 和 q) 基因型 Bb的频率 p= 82 2+ 18 100%= 90% 100 2 q= 1- 90%= 10% ( Bb)= 18 10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