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二上5-5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12内容摘要:

桃脱落的物质,称为 脱落素 II, 1963年 Wareing从将要脱落的槭树叶子中提取出一种促进芽休眠的物质,称为休眠素 ,后来证明,脱落素 II和休眠素为同一种物质,统一称之为 脱落酸 (ABA)。  化学本质: 含 15个碳原子的倍半萜化合物  合成部位: 成熟叶片和根冠中 (特别是在水分亏缺条件下 ),种子和茎等处也可合成  含量: 1050ng/g鲜重。 生理作用 促进作用: 促进叶、花、果脱落 , 叶片衰老 等。 抑制作用:抑制种子发芽, IAA运输,植株生长(主要是抑制了萌发所需的水解酶的合成)。 五、乙烯  发现过程: 20世纪初,人们发现煤气中的乙烯有加快果实成熟的作用, 1934年Gane证实乙烯是植物的天然产物, 1935年 Crocker认为乙烯是一种果实催熟激素,1965年 Burge提出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其后得到公认。  化学本质; 不饱和碳氢化合物 C2H4  合成部位; 各部分均可产生 (特别在逆境条件下 ),正在成熟的果实、萌发的种子及伸展的芽和叶片中含量高。  含量: h。 生理作用 促进作用: 叶片和果实的脱落 , 花和果实衰老 ,果实成熟 , 茎增粗 等。 抑制作用:抑制某些植物开花,生长素的转运,茎和根的伸长生长。 乙烯利 (液体乙烯 )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  果实催熟和改善品质;  促进次生物质排出;  促进开花。 乙烯的生理作用 乙烯的生理作用 六、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协同 : 一类激素的存在可以增强另一类激素的生理效应,如生长素和赤霉素对茎切段伸长生长的影响; 拮抗 : 一类激素的作用可抵消另一类激素的作用,如赤霉素促进种子发芽的作用可被脱落酸抑制。 反馈 : 一类激素影响到另一类激素的水平后,又反过来影响原激素的作用; 连锁 : 几类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相继起着特定的作用,共同地调节着植物性状的表现。 第三节 光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光是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 温度是控制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 光 •间接作用;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光合作用需要一定强度的光照,因而是一种“高能反应”。 •直接作用:对植物的 形态建成 作用。 光对生长的抑制作用:光是抑制植物生长的原因之一,与光对生长素的破坏有关。 生长的抑制作用主要是蓝紫光,特别是紫外光。 光促进组织的分化:光照下,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了正常的分化。 黑暗中生长的幼苗 光下生长的幼苗 光的形态建成作用 温度 植物对昼夜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反应 , 称为生长的温周期现象。 温度对于植物的生殖生长也具有调控作用 ( 如春化作用 )。 第四节 植物的生殖生长及其调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