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第3章生命的结构基础复习课件1内容摘要:
一阶段被分解为丙酮酸和还原性的 [H],因而进入线粒体的是丙酮酸而不是葡萄糖;细胞膜蛋白最先形成于核糖体,然后再经由高尔基体转运到细胞膜; mRNA形成后通过核孔由细胞核转运至细胞质基质,与核糖体结合到一起,与高尔基体没关系。 答案: D (2020年上海高考改造 )图 1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图 2~ 4是图 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据图回答。 ([ ]内填图中标号, ________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 )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图中的结构 1~ 15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 ]和 [ ];可能含有水溶性色素的是 [ ];结构 15与 [ ]的形成有关。 (2)图 4所示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 ________。 图 3所示结构的名称分别是 ________,其中的 I进行的反应的反应式是 ________, Ⅱ 处进行的反应名称是 ________。 图 3所示结构产生的气体从产生部位扩散到相邻细胞中被用于细胞呼吸,至少需要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有 ______层。 (3)已知进行有性生殖的某生物同时具有图 4所示三种结构,这三种结构的 DNA能从父本传递给子代的是 ________。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 (1)根据图 1左侧为高等动物细胞模型,右侧为高等植物细胞模型,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植物细胞中水溶性色素存在于液泡中,结构 15应为核仁,其主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2)由图 图 图 4的图像特征可以判断依次为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三者在结构上均是由两层膜包被;线粒体内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在 I即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即 2丙酮酸+ 6H2O 6CO2+ 20[H]+能量,叶绿体内主要进行光合作用,在 Ⅱ 即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暗反应;叶绿体产生的 O2进入相邻细胞参与细胞呼吸依次穿过叶绿体膜 (双层 )、细胞膜 (两层 )和线粒体膜 (双层 )共计 6层膜, 12层磷脂分子层。 (3)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其内的 DNA主要由母本传给子代,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场所,其内的 DNA可以由父本传给子代。 酶 【 答案 】 (1)3 13 8 5或 12( 12均可 ) (2)都由双层膜包被 线粒体、叶绿体 2丙酮酸+ 6H2O 6CO2+ 20[H]+能量 暗反应 12 (3)细胞核的 DNA(图 4结构中的 DNA) 酶 3. (2020年高考山东生物 )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 pH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C.细胞质基质中的 H+ 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 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解析: 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核糖体是其合成场所;溶酶体中的酶通过小泡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出来,需要小泡膜和溶酶体膜的融合,导致膜成分的更新; H+ 的转运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衰老、凋亡的细胞具有分解作用。 答案: D 下图中 A表示某淋巴细胞,膜外颗粒为抗体; B是该细胞在抗体分泌前几种生物膜面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细胞结构及生物膜系统 (1)此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一定不含有的细胞结构是 ________。 (2)抗体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是 (用标号 )________。 (3)在抗体分泌的过程中要消耗能量,提供能量的场所是 ________。 (4)请你在 B图中根据抗体分泌前几种生物膜面积的示意图画出抗体分泌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示意图。 【 解析 】 本题利用图示为信息载体,考查学生识图、绘图、图文转化能力及细胞结构和生物膜系统的基本知识。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细胞及细胞器亚显。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第3章生命的结构基础复习课件1
相关推荐
渗透系统装置 高渗液中的红细胞 低渗液中的红细胞 等渗液中的红细胞 看一看:不同浓度下的红细胞会怎样。 思考:如果把根尖生长点的细胞放在上述三中溶液中会怎样。 思考:什么细胞放在什么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复原。 思考:高、等、低渗液的含义。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核 核膜: 染色体 和 染色质 区别 核孔: 核液: 核仁: 染色体: 双层生物膜 大分子物质的进出通道 与核糖体合成有关
脱氧核糖核苷酸 RNA+水 核糖核苷酸 脂肪 +水 脂肪酸 +甘油 水解酶 水解酶 水解酶 水解酶 水解酶 水解反应 特定的水解酶 氧化分解反应 C6H12O6 2CH3COCOOH +4H +能量 (葡萄糖) (丙酮酸) 特点 酶 的参与 释放能量 不消耗 H2O分子 二 . 分解反应 酶 酶三、生物催化剂 —— 定义 :是由 活细胞 产生的具有 催化能力的 生物大分子。 成分:蛋白质(少数是
A、糖原 B、氨基酸 C、血糖 D、脂肪 C 脂肪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最终可分解成 ——— A、氨基酸和脂肪酸 B、甘油和脂肪酸 C、葡萄糖和脂肪酸 D、甘油和氨基酸 B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血糖被利用的主要途径是 ———— A、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B、合成糖原 C、转变为脂肪 D、以尿素形式排出 A 早餐空腹喝牛奶,不如喝牛奶时吃些馒头等食品利用价值高些,为什么。 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视网膜(倒像) 视神经 视中枢 3. 声波感受器 —— 耳 (1) 结构: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廓、外耳道 鼓膜、鼓室、听小骨 ( 3块) 耳蜗、前庭器(半规管、前庭) 声音感受器 平衡感受器 (2) 听觉的形成: 声波 耳廓 鼓膜 外耳道 听小骨 耳蜗
C 甲状腺激素 D 肾上腺素 人遇到特殊紧急情况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分泌大量增加的激素是( ) A 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 C 肾上腺皮质激素 D 肾上腺素 C D 4.内分泌腺构成内分泌系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的激素只分泌到消化道 B.激素的成分为蛋白质 C.激素发挥作用一般比神经冲动慢 D.激素直接参与体内代谢活动 C 5.在 “ 饥寒交迫 ” 的情况下
B细胞 ② 少数抗原的抗原决定簇与 B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结合,从而 直接刺激 B细胞 使之活化长大并迅速分裂。 ① 多数抗原要 先经过吞噬细胞 无特异性的吞噬后,一些抗原分子穿过吞噬细胞的细胞膜而露到细胞表面,其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 呈递给 T细胞 ,再由 T细胞 呈递给 B细胞。 这种呈递多数通过细胞表面的直接接触来完成。 记忆细胞 ( 2)反应阶段: 指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