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二上5-1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11内容摘要:
视网膜(倒像) 视神经 视中枢 3. 声波感受器 —— 耳 (1) 结构: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廓、外耳道 鼓膜、鼓室、听小骨 ( 3块) 耳蜗、前庭器(半规管、前庭) 声音感受器 平衡感受器 (2) 听觉的形成: 声波 耳廓 鼓膜 外耳道 听小骨 耳蜗。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二上5-1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11
相关推荐
一阶段被分解为丙酮酸和还原性的 [H],因而进入线粒体的是丙酮酸而不是葡萄糖;细胞膜蛋白最先形成于核糖体,然后再经由高尔基体转运到细胞膜; mRNA形成后通过核孔由细胞核转运至细胞质基质,与核糖体结合到一起,与高尔基体没关系。 答案: D (2020年上海高考改造 )图 1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图 2~ 4是图 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据图回答。 ([ ]内填图中标号,
渗透系统装置 高渗液中的红细胞 低渗液中的红细胞 等渗液中的红细胞 看一看:不同浓度下的红细胞会怎样。 思考:如果把根尖生长点的细胞放在上述三中溶液中会怎样。 思考:什么细胞放在什么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复原。 思考:高、等、低渗液的含义。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核 核膜: 染色体 和 染色质 区别 核孔: 核液: 核仁: 染色体: 双层生物膜 大分子物质的进出通道 与核糖体合成有关
脱氧核糖核苷酸 RNA+水 核糖核苷酸 脂肪 +水 脂肪酸 +甘油 水解酶 水解酶 水解酶 水解酶 水解酶 水解反应 特定的水解酶 氧化分解反应 C6H12O6 2CH3COCOOH +4H +能量 (葡萄糖) (丙酮酸) 特点 酶 的参与 释放能量 不消耗 H2O分子 二 . 分解反应 酶 酶三、生物催化剂 —— 定义 :是由 活细胞 产生的具有 催化能力的 生物大分子。 成分:蛋白质(少数是
C 甲状腺激素 D 肾上腺素 人遇到特殊紧急情况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分泌大量增加的激素是( ) A 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 C 肾上腺皮质激素 D 肾上腺素 C D 4.内分泌腺构成内分泌系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的激素只分泌到消化道 B.激素的成分为蛋白质 C.激素发挥作用一般比神经冲动慢 D.激素直接参与体内代谢活动 C 5.在 “ 饥寒交迫 ” 的情况下
B细胞 ② 少数抗原的抗原决定簇与 B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结合,从而 直接刺激 B细胞 使之活化长大并迅速分裂。 ① 多数抗原要 先经过吞噬细胞 无特异性的吞噬后,一些抗原分子穿过吞噬细胞的细胞膜而露到细胞表面,其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 呈递给 T细胞 ,再由 T细胞 呈递给 B细胞。 这种呈递多数通过细胞表面的直接接触来完成。 记忆细胞 ( 2)反应阶段: 指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
乙没有象甲那样患感冒。 二次免疫反应 抗体 抗原 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Y型结构 Y的两臂末端的氨基酸种类和序列有差异 相似性 特异性 抗体 思考: 我们经常患流感,却无法获得终生免疫,这是为什么。 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组成:皮肤、粘膜和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 第二道防线 组成: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第三道防线 组成: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