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化学高一下硫酸内容摘要:
口无酸雾的是浓硫酸,因为浓硫酸 难挥发。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动探究,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纯硫酸的物理性质 [板书 ]一、纯硫酸的物理性质: [投影 归纳 ]纯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的液体,是一种难挥发的酸。 市售硫酸的质量分数有 %和 98%两种。 当浓硫酸吸收了大量的三氧化硫后,就成了发烟硫酸。 浓硫酸 能以 任意比 与水 混 溶 , 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设疑 ]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如何 稀释浓硫酸 呢。 [强调 ]稀释浓硫酸时,若把水 倒 入浓硫酸 中 ,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浮在硫 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不易散失,使水暴沸而骤然气化,结果就像水滴入灼热的油锅一样,带着酸液向四周飞溅,引起伤害事故。 [过渡 ]因为浓硫酸主要以硫酸分子的形式存在,与稀硫酸的性质是有差异,到底它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回忆、回答: 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内壁缓慢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激活旧知识,落实新知识。 探究浓硫酸的特性 [板书 ]二、浓硫酸的特性: [板书 ] 1 吸水性(干燥剂) [设疑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作为干燥剂,那么它能干燥哪些气体呢。 不能干燥哪些气体呢。 学生归纳 : 通常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 H O2, N CO、 CO CHSO HCl、 C12等: 师生共同小结: 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碱性气体 : NH还原性气体 : H2S、 HI、 HBr 等。 [设疑 ]为什么 H2S、 HI、 HBr 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 带着问题,我们继续学习。 [学生分组实验 ]在 潮湿的纸屑、棉花、木屑中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 [提示 ]皮肤与纸屑、棉花、木屑一样都是有机物,含 C、 H、 O 等元素。 [分析 ]说明浓硫酸让有机物失水变成黑色物质了。 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黑面包”实验。 [演示 ]演示“黑面包”实验: 在 200mL 烧杯中放入 20g 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 然后再加入 15mL 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 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 ]生成的黑 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引导学生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小结板书 ] 脱水性(炭化) [设疑 ]浓硫酸对皮肤有强烈的 腐蚀性 ,如果我们做实验时 不慎。沪科版化学高一下硫酸
相关推荐
在 FeS2→SO 2的转化过程中,每转移 1mol电子时产生 SO2的体积是(折算为标准状况) [ ] A. B. C. D. B 1. 燃烧 1吨含二硫化亚铁 90%的黄铁矿,在理论上能生产多吨 98%的硫酸(设有 %的硫留在炉渣里)。 FeS2 → 2SO 2 → 2SO 3 → 2H 2SO4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始,英国就从海上封锁德国从智利进口硝石。 于是人们预言
定结构,并且分别变成了 带正电荷的钠离子 和 带负电荷的氯离子 ,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产生了强烈的 静电作用。 这种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称为离子键。 离子键的形成 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除了有静电吸引作用外,还有电子与电子、原子核和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 当两种离子接近到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作用达到了平衡,于是阴、阳离子之间就形成了稳定的离子键。
最小微粒,原子有一定的结构 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 X射线(伦琴射线) 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元素的放射性现象 原子可再分,有一定结构 射线 本质 电性 穿透力 α射线 氦离子流 (He2+) 带正电荷 穿透力最差 β射线 电子流 带负电荷 穿透力稍强 γ射线 电磁波 不带电荷 穿透力最强 卢瑟福研究铀放射出的射线为 α射线和 β射线 大多数 α粒子没偏转 少数
H2O • Cr2O3+ 2Al 2Cr+ Al2O3 金属冶炼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炉炼铁 • • 2HgO 2Hg+ O2↑ • 2Ag2O 4Ag+ O2↑ 高温 高温 • • 2Al2O3 Al+ 3O2↑ • 2NaCl 2Na+ Cl2↑ • MgCl2 Mg+ Cl2↑ 通电 通电 通电 根据金属的活泼性、矿石种类选择合适的冶炼方法 电解法 热还原法 热分解法 K Ca Na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025 .00——将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逐滴滴入一定体积 的待测溶液中,当滴入最后一滴或半滴,锥形 瓶内溶液突然变色且半分钟不褪色时,即为滴 定终点,以此来测定待测液浓度的方法。 标准溶液 待测液 以 NaOH滴定未知浓度的 HCl,采用酚酞作指示剂, 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怎么变化。 以 HCl滴定未知浓度的 NaOH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怎么变化。
溶液洗;⑤水洗。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 B)②④⑤③① ( C)④②③①⑤ ( D)②④①⑤③ 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 且密度比水小的有机物为 A、 溴苯 B、 硝基苯 C、 己烷 D、 一氯甲烷 B C : 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取代反应,说明苯具有饱和烃的性质;但从分子式分析,苯确实是不饱和烃,苯能不能发生加成反应呢。 —— 工业制取环己烷的主要方法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