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宜城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建设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外科大楼大厅是本大楼医院 人员最密集亦最 共 众的场所,同时又是 本大楼 多种流线的交叉点。 大厅设计为 二 层高的空间, 既自然通风采光;又 淡化严峻冷淡的传 统 医院形象 ,并 留有足够的面积,使病员有一个充足的空间,合理安排大厅的各种功能, 从而 有效地对 人流进行必要的组织 和疏导。 结构设计方案 基本风压: ㎡ (建筑高度超过 60m,取设计 基准期为 100年的基本风压 ); 基本雪压: ㎡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一类建筑。 结构造型 本项目主楼地上十二层,高度约。 建筑平面呈一字形,总建筑面积 15096m2。 本建筑拟采用全现浇框架结构。 基础类型和永久性坡的设计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确定,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做到尽可能地经济。 建筑节能设计 采用大型玻璃墙,外墙小窗分 隔方式。 既符合使用要求;也满足建筑节能要求。 对外墙做法的具体要求如下:采用 200 加气混凝土砖; 外窗采用中空玻璃;外墙及热桥采用保温砂浆保温。 立面设计 在满足外科用房各功能需求和协调医院内及周边环境的前提下拟设计为现代式的建筑造型。 按照形式追随功能的理念,力求新颖、典雅、简洁、轻巧。 外墙面依据医院特点,以白色为外墙主要颜色,适当配以深色加以点缀。 运用铝板、局部的玻璃幕墙等不同材料相搭配的方式来装饰外观,使建筑达到轻快明朗的效果,以显示建筑的质感。 建筑层高:本项目主楼地上十二层,高度约。 内部交通设计 医院建筑的功能组织中,内部人流交通组织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在外科大楼入口处左右两侧设置三部电梯,其中东端为公用电梯二部,以方便患者前来就诊、治疗和病房探视;在西端设一部电梯,以方便医生出入和医疗污物处置,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分流,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形成一个目标明确、流线清晰、联系迅速、医患分流、各自领域不被穿越的良好医疗环境。 公用辅助工程 给水 生活用水量预测见表 51。 表 51 建筑物的用水量 表 用水对象 用水量标准 用水单位数 每日用水时间(小时) 最高日用水量 (m3) 平均小时用水量( m3/h) 医务人员 病房 300L/d 400床 24 120 5 医务人员 250L/d 300人 8 75 门诊 15L/人次 2000 8 30 其他用水量 按以上 15%计 合计 注:其它用水量包括管道泄漏水量、浇洒绿地水量、冲洗地面水量、洗车及其其他未可见用水量等。 综上所述,本建筑物总的最大日生活用水量约为 (不包括空调补水量) 消火栓系统用水量: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室内消火栓用水量 216m3,室外消火栓用水量 324m3, 室内自动喷水系统用水量:本建筑物地上部分属中级危险 I 级;地下室属中级危险 II 级,喷水强度为 8L/min m2,作用面积 160m2,火延续时按 1 小时计,用水量为 90m3。 地下室内柴油发动机房采用喷雾灭火系统。 室内外消防用水量总计为 630m3。 本项目用水由宜城市市政供水管网可靠提供,并就近于市政管网DN150 管接入。 给水系统分成二 大系统,即:五层以下由市政给水管网直供;六层及六层以上采用“泵 箱”系统供水。 本项目给水系统工艺流程为: 市政 给水管网:→ 15 层 “泵 箱”系统→生活水池→变频泵→ 屋顶生活水箱 → 6- 12 层 生活水池采用不锈钢水箱,预埋在地下。 热水及饮水系统 用水量: 病床热水用水量标准( 60℃):病床按 160 升 /床日,医务人员100 升 /班次。 门诊 10 升 /班次。 最大小时用水量( 60℃)为。 系统分区: 本项目采用全日制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热水系统分区与给水系统分区一致。 饮水供应: 开水采用分 散煮沸的方式供应,每层设 KSC— 6 型电开水器一台,开水量 55 升 /时, N=6 千瓦。 空调冷却循环水系 本工程设集中空气调节系统,采用一台冷机组同一台冷却塔和循环水泵对应配置,冷却塔设在裙房屋顶上,冷水机组设在地下室内,循环泵设在地下室泵房内。 其流程系统如下: 市政给水管 冷却塔 循环冷却水泵 电子水处理仪 冷水机组。 冷却塔风机、循环水泵、电子水处理仪均与相对应的冷水机组联动。 排水 排水体制为分流制。 本项目污水 主要为医疗污水和生活污水,其污水排放总量为520m3/d(折污系数取 )。 污水排放分成二大系统,即:生活污水经室外三格化粪池处理达标后排入室外医院污水管网;医疗污水经医疗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排入室外医院污水管网。 医疗污水处理 医院现医疗污水处理装置位于院内东南角,处理能力为 200m3/d,项目建成后将加大医院的医疗污水量,现处理能力已不能满足要求,故医院已规划将医疗污水处理装置扩建, 处理能力 增加 400m3/d, 使污水 处理能力扩大为 600 m3/d,并与本项目同时实施,以达到环保要求。 医疗污水处 理装置另作可行性研究报告。 扩建污水处理站的方案如下: 工艺技术参数 水量 : 400m3/d 20m3/h 调节池最短停留时间: 3 小时 吹脱池停留时间: 2 小时 曝气池停留时间: 3 小时 絮凝池反应时间: 30 分钟 沉淀池反应时间: 2 小时 接触水泄消毒池反应时间: 小时 曝气池气水比 : 1:16 吨水消毒耗量 : 18g 吨水耗絮凝剂量 : 10 g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的确定 由于医疗废水经前期预处硬后 ,大部分污染物来自生活系统排水 及医疗污水 ,根据同类 医院的监测数据 ,CODcr 浓度为 300375mg/L、BOD5 浓度为 120150 mg/L 其 BOD/COD 值约为 40%,属生化性较好的污水,故采用生物膜法中的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 医院污水总的流程 传染病房和传染科的污水应单独进行消毒预处理,口腔科排水应处理含汞废水,放射性污水应经过衰变池处理。 以上经过预处理的污水进入综合污水处理系统。 综合污水再要据水质水量和排放要求,进行综合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下水管网。 污水处理站建筑构筑物一览表 名称 净尺寸 (m) 容积 (m3) 外形面积 (㎡ ) 结构 格栅井 1 2 3 砖混 调节池 4 60 砖混 吹脱池 4 4 56 砖混 生化接触氧化池 4 78 砖混 混合反应池 4 16 斜管沉淀池 4 52 消毒接触池 35 取样池 控制室 8 污泥浓缩池 4 1.雨强度 61IL/S ha,降雨厚度 220mm/h。 2.设计参数: 设计降雨历时: t=5min;设计重现期: p=5a;建筑安全溢流口设计从现期: p=50a,屋面径流系数:ψ =。 3.雨水排水系统 屋面雨水采用内落式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统,由 87 型雨水斗收集经雨水管道排至室外雨水井。 供电 本项目病床约 400 张,总建筑面积约 15096 ㎡。 取值按照明 65w/㎡ 进行估算,项目用电负荷估算。 本项目消防设备、应急照明、走道照明、手术室、监护病房等重点单位的用电负荷为一级;生活水 泵、空调设备、电梯等用电负荷为二级;其余用电负荷为三级。 本项目用电由宜城市城市供电电网 10KV 双回路供电,由专用电缆沿龙门路敷设引入本项目变配电室。 ,内设二台 800KVA 变压器及高低压柜。 TN— S 接地系统。 变压器及低压柜中性线及PE 线在电源中心点做接地,采用五芯电缆输出至各个用电点。 为满足用电的可靠性,低压配电系统采用单母线不分段运行方式。 ,建议配置一台 600KVA 柴油 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 ,以保证用电的可靠性。 网络中心、手术室、重症监护室 (ICU)、抢救室设UPS 备用电源,火灾报警主机自带备用电池电源。 ,补偿后使 侧功率因数达到 ,确保用电质量。 ,其照度标准参照国家照明规范的中高档标准值。 ,观片灯及手术室采用专用无影灯具。 、电梯间、护士站等处设置应急照明。 在各走 道、出入口等处设置疏散指示灯及出口指示灯,应急时间不小于 90 分钟。 本项目按二类防雷设计,利用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