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化学必修2高中元素周期律之一内容摘要:
验 现象: 镁与铝均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 但镁反应更剧烈。 反应: Mg + 2HCl = MgCl2 + H2 结论: 镁元素的金属性比铝强 2Al + 6HCl = 2AlCl3+ 3H2 钠( Na)、镁( Mg)、铝( Al)金属性比较 性质 钠( Na) 镁( Mg) 铝( Al) 与水 与酸 氢氧化物碱性 冷水、剧烈 冷水、缓慢 结论金属性: NaMg 剧烈 迅速 结论金属性: MgAl 强碱性 中强碱 两性氢氧化物 结论金属性: MgMgAl 结论: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 金属元素的性质 Na Mg Al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水化物 碱性强弱 NaOH Mg(OH)2 Al(OH)3 强碱 中强碱 两性氢氧化物 与冷水剧烈反应 与沸水反应。 与酸剧烈反应 与酸缓慢反应 小结: 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单质 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 单质 与酸反应的 剧烈程度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钠镁铝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两性氢氧化物 : 既能与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 ,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 ,叫做 两性氢氧化物 Al(OH)3制备 : AlCl3+3NaOH=Al(OH)3↓+3NaCl 与酸 : Al(OH)3+3HCl=AlCl3+3H2O 与碱 : Al(OH)3+NaOH=NaAlO2+2H2O 两性氧化物 : 既能与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 ,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叫做 两性氧化物 (课本 99页 ) 与酸 : Al2O3+6HCl=2AlCl3+3H2O 与碱 : Al2O3+2NaOH=2NaAlO2+H2O 小结 钠与 冷水 反应,镁与 沸水 反应,铝 不与水 反应。 钠与酸反应 很剧烈 ,镁与酸反应 剧烈,铝与酸反应 平缓 NaOH 是 强碱 , Mg(OH)2 是 中强碱,Al(OH)3 是两性 氢氧化物。 金属性强弱顺序: Na Mg Al 硅( Si)、磷( P)、硫( S)、氯( Cl) 非金属性的比较 (课本 15页表 ) 性质 单质与氢气反应条件 含氧酸的酸性 Si P S Cl 高温 H4SiO4 弱酸 磷蒸气与氢气能反应 H3PO4 中强酸 须加热 H2SO4 强酸 光照或点燃爆炸 HClO4 最强酸 结论: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 氢化物化学式 元素 14Si 15P 16S 17Cl 非金属性: Si P S Cl 单质与氢气的化合条件 氢化物的稳定性 SiH4 PH3 H2S HCl 高温下少量反应 磷蒸气,困难 加热反应 光照或点燃 很不稳定 不 稳 定 较不稳定 稳定 从氢化物看 最高价氧化物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元素 14Si 15P 16S 17Cl SiO2 P2O5 SO3 Cl2O7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硅 酸 磷 酸 硫 酸 高氯酸 极弱酸 中强酸 强 酸 最强酸 非金属性: Si P S Cl 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看 根据实验,可得出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 Na Mg Al Si P S Cl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用结构观点解释: 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增多 原子半径减小 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同周期元素 从左到右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 当电子层数及核电荷数均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的,半径越大;如 Na< K(层不同,层多,径大) 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的,半径越小;如Na> Mg; Na+> Mg2+(层相同,核多,径小) 阴离子半径大于对应的原子半径 ;如 Cl< Cl 阳离子半径小于对应的原子半径 ;如 Na> Na+ 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与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以及电子数的关系 结论 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减小。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 最外层电子数 1→8 ( K层电子数 1→2 ) 原子半径 大 → 小 (稀有气体元素突然增大) 化合价: +1→+7 - 4→ - 1 (稀有气体元素为零) 决定了 归纳出 引起了 小结 元素化学性质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 BC Na> Mg的是: A、 Na最外层有一个电。新人教版化学必修2高中元素周期律之一
相关推荐
达到最大值。 简单的说, “ 熵 ” 就是微观粒子的无序程度、能量差别的消除程度。 在克劳修斯看来,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运动总是从有序到无序发展的。 比如,把一块冰糖放入水中,结果整杯水都甜了。 这就是说,糖分子的运动扩展到了整杯水中,它们的运动变得更加无序了。 对于一个封闭的系统,能量差也总是倾向于消除的。 比如,有水位差的两个水库,如果把它们连接起来,那么,重力就会使一个水库的水面降低
熵 ” 就是微观粒子的无序程度、能量差别的消除程度。 在克劳修斯看来,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运动总是从有序到无序发展的。 比如,把一块冰糖放入水中,结果整杯水都甜了。 这就是说,糖分子的运动扩展到了整杯水中,它们的运动变得更加无序了。 对于一个封闭的系统,能量差也总是倾向于消除的。 比如,有水位差的两个水库,如果把它们连接起来,那么,重力就会使一个水库的水面降低,而使另一个水库的水面升高
→ H + γ 14 7 17 7 14 7 4 2 17 8 1 1 9 4 4 2 13 6 1 1 0 1 1 2 nPAlHe 103015271342 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934年,约里奥 居里和伊丽芙 居里 发现经过 α粒子轰击的铝片中含有放射性磷 P3015反应生成物 P是磷的一种同位素,自然界没有天然的 ,它是通过核反应生成的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3】 ( 2020广东单科, 13)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 属于 ‚ 文化大革命 ‛ 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 ) A. ‚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B. ‚ 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 C. ‚ 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 D. ‚ 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 答案: B 【 例 4】
产生顺反异构体的原因: 双键的化合物 —— 由于 双键不能自由旋转 , 如果 每个双键碳原子连接了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双键上的 4个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就有两种不同的排列方式,产生两种不同的异构,即顺反异构。 产生顺反异构的条件: • 1.必须有双键; • 2.每个双键碳原子连接了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C C C C C C C Cabab ba ad ddabaaab无 顺 反 异 构
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 1 . 环境问题的 表现及其成因 表现 成因 资源 短缺 无限的需求和有限的供应的矛盾 ,使当前世界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 环境 污染 近几十年来 ,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弃置到环境中 的废物越来越多 ,越来越复杂 ,而且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 ,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