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3-5选修三183探测射线的方法3内容摘要:
单位的正电量,质量是电子质量的 1800 多倍。 卢瑟福把它叫做质子.质子的符号是 H 或 P 在云室里做卢瑟福实验,还可以根据径迹了解整个人工转变的过程.英国物理学家布拉凯特在所拍摄的两万多张照片的 40多万条 α粒子径迹中,发现了8条产生分叉的记录. 分叉情况表明, α粒子击中氮核后,生成一个新核,同时放出质子。 新核的电量较大速度较慢,径迹短而粗;质子速度大,电量小,故径迹细而长. 根据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以写出这个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并得知氮核放出质子后变成了氧核. 用 α粒子、质子、中子等去轰击其它元素的原子核,也都产生类似的转变,并产生质子,说明质子是各种原子核里都有的成分,质子是人类继电子、光子后发现的第三个基本粒子。 HOHeN 1117 84214 7 ++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 核反应 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 1930年,德国科学家玻特和贝克用 α粒子轰击轻元素铍核,发现并未发射出质子,而放出了一种新的射线.这种射线几乎不能使气体电离,在电场和磁场中也不发生偏转,是不带电的,射线的贯穿能力强,他们认为这是 γ射线.经检测,射线的能量在 10M eV左右,远大于天然放射物质衰变时发出的 γ射线的能量. 1931年,约里奥夫妇重复了玻特和贝克的实验,并用这种未知射线去轰击石蜡。 结果竟从中打出能量约 MeV的质子.这是异常惊人的新发现,因为其行为完全不同于 γ射线, γ射线只能打出电子而打不出质子, γ光子的质量近乎0,电子也很轻,光子撞击电子,使它动起来是合乎常理的,但质子质量是电子的 1800倍,一颗子弹怎么能撞动一辆汽车呢。 如果认为轰击石蜡的射线是 γ射线,那么光子的能量应达 55 MeV,这与实际测得的射线能量 10 MeV相去甚远.这射线在向约里奥夫妇招手呼喊:我不是 γ射线 ……。 可惜的是,他们擦肩而过,无缘相识。 面对 55eV与 10eV的矛盾 ,他们还是十分牵强地解释为其它的原因,并于 1932年1月 11日向巴黎科学院提交了实验情况和对未知射线判定为 γ射线的结论。 1932年1月底,查得威克得到这一论文,约里奥夫。新课标人教版3-5选修三183探测射线的方法3
相关推荐
互作用的粒子。 学生举例: 强子 :质子、中子„ 轻子 :电子、电子中微子 媒介子 :光子、胶子„ 点评: 激发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更进一步了解这个世界。 比较三类粒子,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知道三类粒子的主要作用。 3.夸克模型 问:上述粒子是不是最小单位,有没有内部结构呢。 请学生看教材(第 104 页“夸克模型”)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 材。 教师: 1964
总反应: 2NaCl + 2H2O 2NaOH + H2↑+ Cl2↑ 阴极 阴极 阳极 通直流电 食盐水的精制(除 Ca2+ 、 Mg2+ 、 SO42) 试剂顺序。 为什么要除。 Mg2+ + 2OH → Mg(OH)2↓ 浑浊 隔膜的作用(铁丝和石棉网) ( 1) 防止阴极区 H2和阳极区 Cl2混合爆炸 ( 2) 防止阴极区 NaOH与阳极区 Cl2反应,产品不纯 Cl2 + 2NaOH
病率持续上升, 2020年上海市 16— 18岁人群,近视率高达 %。 思考: 哪些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近视眼。 激光手术提高视力的原理和副作用是什么。 保护视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 ,外界信息大部分靠眼帮我们获取。 我们看书、写字、看电视、用电脑时间达 45分钟,应休息 1015分钟;及时纠正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认真做好眼保健操,等等。 看不见,看不清
【 解析 】 溶液中三种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是 Ag+ Fe3+Cu2+, Fe先与氧化性强的离子反应,之后才与 氧化性弱的离子反应,反应方程式依次为①Fe+2Ag+====Fe2++2Ag,② Fe+2Fe3+====3Fe2+, ③ Fe+Cu2+====Fe2++Cu。 当 Fe剩余时,溶液中 Ag+、 Fe3+、Cu2+均不存在;若烧杯中没有铁粉,说明至少会发生反应①
25℃ 、 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 )+O2(g)=CO2(g) △ H=- mol- 1 C(金刚石 )+O2(g)=CO2(g) △ H=- mol- 1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
式结构和横纵相结合的结构 • ① 、横式结构 例: 《 万户农民问卷调查 》 的调查报告中对农民的变化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加以反映 一是穿的方面; 二是住的方面; 三是用的方面。 • ②、纵式结构: 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组织编写一事件的调查,从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造成的结果,产生的影响,采取的对策或相应措施。 • ③、横纵结构 横中有纵,纵中有横,互相结合 • ( 3)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