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第六册大国关系的重组3内容摘要:
克逊民族。 美英特殊关系的发展是美英两国在大国地位变化过程中相互调整的结果。 孤悬在欧洲大陆之外的英国 , 在欧洲各大国的关系中一直充当战略 “ 平衡者 ” 的角色。 美国崛起后 ,英国沦为二流国家 , 面对欧洲大陆国家的团结 , 英国只能根据自身力量选择方向 , 美国恰是它用来维持大国地位的最后依赖。 而美国也需要借英国来平衡欧洲权势。 双方的相互需要产生了这种特殊关系 , 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凸现出来 back 中国突然采取的炮击金门的军事行动之所以触怒了莫斯科 , 并使赫鲁晓夫感到愤怒不已 , 其原因在于: 第一 , 事前中国丝毫没有向苏联透露早已谋划的这次行动。 赫鲁晓夫认为中国的这种违反常规的做法不啻为对盟国的蔑视和侮辱。 第二 , 毛泽东有意向苏联显示中国可以独立行事的地位和能力: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 , 无须向别人请示或与别人协商。 第三 , 炮击行动本身充分表明中国不赞成苏联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对外政策。 毛泽东认为 , 中国也可以搞 “ 战争边缘政策 ” , 因为“ 国际紧张 ” 实际上对美国不利。 第四 , 中国拖延向苏联提供在台海危机空战中获得的一枚美国 “ 响尾蛇 ” 导弹 , 这使赫鲁晓夫愤怒不已。 总之 , 在赫鲁晓夫看来 , 毛泽东根本无视同盟的存在。 台海危机反映出中苏在对外政策上的重大分歧 , 赫鲁晓夫对此不能容忍 , 苏联决定给中共一些颜色看。 此外 , 公社问题反映出中苏在对内政策上的严重分歧 , 毛泽东对此不服 , 中共决定公开批评莫斯科。 于是在 1959年 10月两国领导人发生激烈争吵后 , 中苏分别确定了处理两国关系的相同方针:继续维护中苏之间的同盟 , 但对方必须承认错误。 1960年伊始 , 双方便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 , 阐述各自的观点和主张 , 意在规劝和说服对方。 后来又在世界工联会议和布加勒斯特会议上互相攻击 , 双方没有一个愿意让步。 于是 ,赫鲁晓夫终于决定撕破脸皮 , 宣布限期撤退全部在华工作的苏联专家 , 从而使中苏分歧公开化。 back 苏共二十大( )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于 1956年召开 , 是苏联历史乃至国际共产主义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会上主要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 , 还提出 “ 三和 ” 的新理论 ,对世界形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苏共二十大会场 赫鲁晓夫在会上作 《 秘密报告 》 《 秘密报告 》 中。华师大版历史第六册大国关系的重组3
相关推荐
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 四、教学过程: 启发导入:从课题导入,何谓黑非洲。 阅读思考: P19,在地图上找出黑非洲的位置,得名和主要的文化中心。 根据知识结构列表,梳理知识点。 重点分析 麦罗埃文明,阿克苏姆文明的特征及其成因。 完成“文献选读”题, 铭文中的“他们”指什么国家。 指库施王国。 巩固知识: 1.列举古代“黑非洲”两个主要文明区域及其重要文明成果。 (
序。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944年, 44个国家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基金会议,制定 《 布雷顿森林协定 》 ——1945年 12月,根据协定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史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的签订( 194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协定,成为战后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
和贸易 —— 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欧商路,使原来的 商业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迫使欧洲商 人开辟新航路。 课堂练习 小亚细亚是一个历史的名称,其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土耳其共和国,是连接亚欧大陆的通道。 公元 1世纪起,这里先后处于几个跨洲的大帝国。 按照时间顺序,这些帝国依次是 ( ) A、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 B、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 C、罗马帝国
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政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提出: 1953年 12月周恩来 访问 印度时 内容: 相互尊重主权 和 领土 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 利 、和平共处。 意义:是对当代国际关系的贡献,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反映了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共 同接受的指导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得到了国 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日内瓦会议(略) 1954年
突破成规陈说 破除落后观念 注重研究新情况 基督教:上帝创世说; 托勒密:地球中心说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布鲁诺:宇宙无中心 列 宁:城市武装暴动,然后占领农村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遭到王明反对 (王明说他是“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批判两个“凡是”;江泽民提倡“与时惧进”胡锦涛创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