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选修4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1内容摘要:

议最为典型; —— “ 以史为鉴 ” : 思维探究:唐太宗认为: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请思考: 唐太宗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被人尊崇,和他纳谏的过人气度是有直接关系的。 他和魏征成了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名君和名臣。 魏征 ,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以 敢于直言 著称。 他原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 .唐太宗很赞赏他的直率,便以礼相待,根据他耿直秉性,让他任 谏议大夫 ,贞观三年又任参予朝政,行宰相职权,成为贞观名臣。 魏征有句名言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唐太宗将其牢记在心,有了好的指导思想,纳谏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 魏征被唐太宗重用和他的宽容也有很大的关系,当初唐太宗质问魏征:“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关系。 ”魏征并不求饶,反而倔强地说:“如果太子早听我的话,一定不会是今天的结局。 ”唐太宗很赞赏他的直率,便以礼相待,根据他耿直的秉性,让他任谏议大夫,贞观三年又任参予朝政,行宰相职权,成为贞观名臣。 鹞死怀中 —— 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 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 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 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劲条逢霜摧美质,台星失位夭良臣。 唯当掩泣云台上, 空对余形无夏人。 —— 唐太宗 ( 2)、 经济方面 : 休养生息 ①措施: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 唐太宗时期,动用国库粮食和皇室的府库,赈济因水旱受灾的百姓;要求朝廷尽量缩减开支,令臣民勿侍糜费;实施奖励耕作的政策,使农民纷纷回归故里从事农耕,令农业生产得以复兴;实行耕有其田的均田制和减轻服役负担的租庸调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②目的:缓和阶级矛盾,恢复并发展农业生产。 (农业是安定民心、治理国家的根本) ③影响:保证农业生产,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利于人口增加。 ( 3) 法律方面 : 慎用刑法,制定《唐律》 ①原则:仁义为本,刑罚为末 ②措施:立法精简,执行慎重 《唐律》体现了德刑相济、礼法并用、宽仁慎刑、立法精简、稳定法律、执法严明、宁国安民的特点。 ③影响: a、 稳定社会秩序;(囹圄常空,牛马遍野,外户不闭) b、《 唐律》不仅成为宋律、明律的依据,而且对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法律的制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唐律残片 ( 4) 文化方面 : 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①表现:提请学生回顾复习唐太宗时期崇儒尊孔的表现:尊孔子为 “ 先圣 ”“ 宣父 ” ,在孔子庙堂建立国学,学舍有四百余间,学生达到三千余人,还郭请各地名儒前来讲学。 唐太宗还命令诸儒核实校订儒家五经,并作出权威性的官方注解,印成儒家经典读本《五经正义》 …… ② 影响: a、 兴儒学,完善科举制,加强人才选拔和思想统治; b、 唐太宗对科举制的重视,使并无政治地位的社会中下层人士,可以凭靠自身本领获得参与政治的机会,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 c、 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怎么考。 帖经: 考官任择经书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几个字或几句话,令考生默写出来。 各科考试,均须帖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