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基础知识讲座(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产销状况、调查合资及合作伙伴的资信状况,有利于企业避免商业风险,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目前存在那些问题。  企业信用风险过大: 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余额高达 ,即使扣除正常的在途资金,相互拖欠占压资金也有几千亿元。 我国海外应收外汇账款余额高达 200亿美元,而且新发生的海外拖欠达数十亿美元。 很多企业因为被他人拖欠和赖帐,最终倒闭破产了 ,更多的企业陷入相互拖欠、坏帐的泥潭,每年经营的利润还不够偿还银行的利息,疲于应付,苟延残喘,根本没有力量扩大发展。  企业竞争力: 信用与企业竞争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西方企业把信用赊销当作主要的销售手段和竞争手段,而我国企业由于惧怕被拖欠,却很少采用赊销。 加入 WTO以后,如果我国的企业仍然害怕赊销,不赊销,必然无法与西方企业竞争。 基本数字比较  美国的企业坏帐率是 %%,我国企业平均坏帐率是5%10%,相差 10倍到 20倍。  美国企业的账款拖欠期平均是 7天,我国平均是 90多天。 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我国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的 14%。 而美国只有 2%3%。  我国一个销售收入 1个亿的企业,要支出 1400万的费用,而美国企业只要 200万 300万元。 我们比西方企业高出 1千多万元费用。  美国企业的赊销比例高达 90%以上,我国企业赊销比例只有20%。  各行各业都是买方市场, “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 的时代已经过去,谁不赊销,谁就被淘汰,我们的企业必须学会赊销,大量赊销。 我国企业信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缺乏信用信息的公开披露与使用制度。  信用保护和信用监控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督制度。  信用激励和惩罚机制不完善,缺乏奖惩制度。  信用中介机构缺少应有的企业资信资料数据库。  企业内部普遍缺乏信用管理制度。 我国企业信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企业信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拖欠货款、贷款、税款( %)  合同违约( %)  制售假冒伪劣产品( %)  披露虚假信息( %)  质量欺诈( %)  商标侵权、专利技术侵权( %)  价格欺诈 ” ( %)等。 失信所造成的危害  降低经济效率。 信用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被削弱,现金交易甚至物物交换比重增大,严重影响了流通的效率与质量。  扭曲了市场调节机制,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发挥效果。  增加了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了投资预期的不确定性。  破坏了市场制度,导致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社会安定。  资信不好或没有资信记录,降低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 我国对外贸易中由于缺乏信用制度,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全国外经贸企业每年外汇流失约 500亿元。 企业如何建立信用管理机制。  通俗一些解释:我们把企业信用管理概括叫做 “ 三机制一部门 ” 原则。  “ 三机制 ” 是 :要建立企业内部系统完善的信用管理三个机制,包括前期管理的企业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中期管理的债权保障机制和后期管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  同时,从企业组织结构上讲,是要在企业内部设立信用管理的部门或专业信用管理人员,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管理客户信用。 信用管理要达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最大限度地扩大销售,达到销售最优化,一是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将坏帐和逾期账款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 如何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 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一般由信用风险管理决策机构、信用管理专业部门、相关业务部门组成。  信用管理决策机构 决策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审查批准企业的信用政策和风险管理策略;审批高风险的大额交易事项:审批处理重要信用风险事项的处理方案等。  信用管理部门 其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客户资信的调查、分析、评估,建立和管理客户信用档案;负责建立、管理企业的信用管理信息系统;制定企业的信用政策;审查业务部门与客户签订的合约;监督业务部门的操作流程;对应收账款进行跟踪监控和追收等。  业务部门 企业的市场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业务部门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认真执行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和各项规定,还必须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