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华彬金桂湖地产低碳示范区总体规划报告区域规划(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程在 150300 米之间。 气候条件 咸宁市属于江汉平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带,地处中亚带,属亚热带湿润型大陆性季风气候。 受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影响,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冬季盛行偏北风,偏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 年平均气温为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 最低气温 ℃,年平均无霜期为 245258 天,年降雨量在 12002000 毫米之间,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和西南风。 雨水充沛,但年内分配不均,降水多集中在每年 58 月,总量占全年的 61%。 冬季降水量最小,仅占全年的 8%。 而最大蒸发量在 67 月份,最小量在 1 月份。 降水年际变化大,既可能出现大旱,也可能出现大涝。 气候总特征表现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水文地质条件 基地内的金桂湖又名南川水库,是咸宁市主要的生活用水调配和洪涝灾害控制的水库,是淦河的主 源,淦河发源于通山县黄沙镇沟背村分门楼,在南川高升入南川水库,下行经桂花、马桥、温泉、永安、向阳湖后,在向阳湖注入斧头湖。 南川水库汇水面积 80 平方公里,总库容为 万立方米,防洪库容为 亿立方米。 地下水主要有近代冲积沙砾及湖积,淤积泥沙、孔隙水、石灰岩融水及板溪群变质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等类型。 含水层由下部细砂砾石层和上层沙层粘土组成厚 米含较丰富的乳隙潜水,个别地段处路承压水,地下水埋深 米。 桂花镇地处江汉平原和鄂东南丘陵山地的过渡地带,位于扬子台褶带的边缘,江南古陆的 北缘。 在两构造交接之处,褶皱断裂比较发育,并伴随有岩浆活动。 主要地层有碳酸盐沉积岩,由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瘤状龟裂纹灰岩等组成。 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外力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下,高地被剥蚀,低地受堆积,地块的抬升切割加剧,使得地貌破碎,垅岗发育。 区内主要成土母质有第四纪红土、砂石岩和石灰岩三大类,地质状况良好,基本无地质灾害。 土壤受地形、地貌、水文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类型多样,主要有红壤、黄壤和水稻土三个类型,涂层厚度在 3080cm,保水、保肥性能好。 土壤质地多属中壤土和重壤土,土壤的 PH 值在 之间,偏酸。 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 1%4%之间,微量元素中,锌和锰含量丰富,缺少铜和硼。 自然资源 ( 1)矿产资源 主要矿藏有铁、锌、锑煤、磷、大理石、白云岩、石灰石等,桂花镇境内的莲台山师一条约10 公里长的白云石岩裸露带,白云石储量在 ,矿区结构简单,平均含量达 21%以上,开发前景广阔。 ( 2)温泉 咸宁被称为“温泉之乡”,温泉资源丰富,并且依托武汉与咸宁的便利交通条件,开发建设条件良好。 咸宁温泉,山、水、林、泉、城相得益彰,旅游组合开发条件好,未来开发方向应以温泉养生、度假休闲 旅游为主,兼具城市公共休闲游憩功能。 咸宁温泉在各地方县市均有,但主要集中分布于咸安区,重点分布在中心城区,包括三江温泉、太乙温泉等。 基地内部也包括部分地热温泉。 ( 3)山林资源 咸宁地貌类型属于大幕山 ―― 雨山低山丘陵区,受幕埠山余脉影响,区内峰峦连绵起伏,重岩叠嶂,蜿蜒伸展,形成各种各样的江南丘陵地貌景观。 咸宁山林资源分布均衡,大小山体丘陵间杂,为各类生活用地提供丰富的绿化空间和背景环境。 山体植被条件良好,桂、竹等地方特色树种,以及槐、杉等一般树种紧密的覆盖山体,成为城市绿肺,改善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 山林主要包括潜山、王山寨山、双龙山、九宫山、浮山、青龙山等,这些山体,可开发森林游憩、康体健身、户外休闲等旅游活动,是城市居民走进森林、融入自然和享受野趣的重要场所。 其中双龙山、潜山、王山寨山等作为风景区,青龙山、十六潭山等作为城市公园重点建设。 金桂湖四面环山,除两个孤立的小岛外,环湖有大小数十个半岛。 临湖山地绝大多数为次生森林,植被类型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和竹林为主,兼有很小面积的柑桔林和项目实施后新栽种的果树林。 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毛竹、苦槠、栎类、枫香等,经济树林种有油茶、柑桔等。 林下灌 木有数百种,野生药用植物达到一百余种。 基地内山体占总用地比例达 80%,树林植被茂密,自然生态环境良好。 ( 4)水体资源 咸宁属于江汉平原,依托长江,区域内河渠、湖泊、水库等水体资源丰富,很多水体依山就势,山水互托。 由于开发建设强度不大,区域内水体保护良好,水质较高,较多的水库作为区域 性的饮用水源,如南川水库、淦河、富水水库、双石水库、青山水库等。 部分水体结合周边山林、人文资源及特色产业建设,综合开发旅游,如梓山湖、斧头湖、陆水湖、西梁湖等。 基地内水域为南川水库,占总用地的 10%以上,作为整体,位于基地中 心,水质条件良好,开发条件优越。 旅游资源 咸宁市生态自然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达 %,旅游资源丰富,“三国文化”、“名人文化”、“遗址文化”、“建筑文化”底蕴深厚。 境内峰峻岭秀,鸟语花香,湖光山色,相映成辉,具有“山青、水秀、桂香、竹翠、泉温、洞奇”的特点。 青山绿水间,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九宫山、赤壁陆水湖等自然景观和三国赤壁古战场、闯王陵、水浒城、澄水洞、汀泗桥北伐遗址、澄水洞地下军事工程等人文景观。 基地内主要旅游资源是金桂湖及周边良好的山林植被,可共享的周边旅游景点主要是大汉皇族 村 — 刘家桥古民居群。 社会及历史文脉 金桂湖,又叫南川水库,位于咸安区桂花镇,是一个自然景观优美的地区,区域内一直保持着传统的人文风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以农业生产为主,经济产业结构简单,生活方式稳定。 近些年,随着金桂湖风景区的开发建设,经济产业结构有所转变,由传统的农业经济向服务业转型,但转变发展缓慢,内部结构转变力不强,农业依然是主要的经济形式。 生态环境条件 规划区范围内生态要素主要包括山体资源要素、水资源要素和居民点农耕生态要素,以水域和山体林地为主,占总用地的 90%左右,整体生态环境较好,自然环境条件优越,但由于居民环保意识薄弱,存在滥伐、乱排及垃圾乱弃,以及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部分山体植被被破坏,居民点周边水体有所污染,生态环境面临挑战。 ( 1)水资源现状 基地日常水位水域面积约 公顷,丰水位水域面积约 530 公顷,水域面积占总面积达11%16%,水资源丰富。 水域主体为金桂湖,是天然湖泊,作为咸宁市的一处水源地保护区,水质较好。 金桂湖三面环山,湖汊丰富,岸线多变,提供了丰富的水体观赏资源。 同时,湖岸与陆地有湿地联系,相互融合,为接触水体,亲近自然创造了 有力的条件,提升了水体的观赏旅游价值。 ( 2)山体林地资源现状 规划范围内拥有山体林地面积约 公顷,占总用地的 80%左右,自然林地植被被较好的保留,丛林密布,郁郁葱葱。 金桂湖中星罗密布分布的各种大小不同的岛屿,由于未开发,保持着原生态的树林植被,总体环境优美。 虽部分近居民点山体以梯田形式开发为苗圃果园种植,对山体植被有所破坏,但种植的持续和人为的管理,仍使山体资源保护良好,做到自然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 3)居民点农耕生态要素 居民点和农耕生态要素主要分布在山坳之间的平地和地势较低洼地块,生产条件 较好,一般为水田和旱地,种植水稻、蔬菜和其它一些经济作物,满足自身日常生活需求。 由于缺乏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缺乏,居民点周边生态环境受人为影响较为严重,破坏较大,污染较严重。 ( 4)整体生态环境评价 用地以农村居民点为主,散布在整个区域,不成系统,导致区域内生态区块小而连接性差,整体生态格局有待完善。 没有有效的生态廊道网络及回路系统。 区块及其边界受到人为侵害,物种多样化面临挑战。 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思薄弱,生产和生活的任意性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如生活垃圾随处堆放在山体丛林中,以上均无任何保护和限制措 施,从而影响了整体的生态环境。 三、现状用地 用地现状 金桂湖风景区位于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境内,距武汉约 120km。 金桂湖又名咸宁南川水库,因紧连咸宁桂花之乡得名。 基地总用地面 积 公 顷 ,其中,镇村建设用地约 公顷,主体为居民点用地,含白沙村、刘家桥村、南川村、高升村 4 各村, 32 个小组,约 1000 户,总人口约 5395 人,基本为农村户口,人均建设用地约为 195 平方米;非镇村建设用地约 公顷,主要为山体林地和大面积湖面,基地平缓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西侧。 ( 1)居住用地 规划区内居住用地面积约为 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 %,建筑类型主要为 13 层的低层建筑,按《镇规划标准》,为 R1。 建筑主体为砖或砖混结构,建筑年代较长,建筑质量较差。 居住用地面积严重超过镇建设用地比例。 同时,由于地形条件和生产条件的限制,村组规模一般较小,分布零散,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严重缺乏。 (部分小的居住配套基础设施计入居住用地。 ) 村内小道计入居住用地。 ( 2)商业用地 规划区内商业用地面积约为 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 %。 主要为金桂湖酒店和一农家乐为特色的农庄,用地均为临湖优 质生态开发地段,生态景观较好。 ( 3)道路用地 规划区内有一条东西向横穿的乡道,该道路依山就势而建,连接规划区内的大部分村民点。 由于建设条件限制和缺少规划,乡道断面形式多变,乡道在进入规划区段宽度为 10m,向里渐窄,较窄的地方为。 支路为联系外围零散村民点与乡道的小道,道路宽度一般控制在 ,这些道路计入居住用地。 总道路用地约 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 %。 ( 4)对外交通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主要为规划区外围的咸通高速和省道 209 进入规划区范围内部分,是进入金桂湖风景区的主要对外联系交通。 其中在西北和西南各有一个入口分别从铜壶村和刘家桥村进入规划区。 对外交通用地约 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 %。 ( 4)非镇村建设用地 由于金桂湖风景区是自然景点,其主要资源为水域(南川水库)和大量的山体林地,作为村民生产用地的农田耕地也是其重要的农业资源,非镇村建设用地主要由以上 3 部分组成。 总用地为 公顷,占总用地的 %。 其中,农业生产的旱地、水田等耕地面积约 公顷,人均约 亩;苗圃、山体林地等面积约 公顷,占总用地的 80%;水域主要为金桂湖湖面,另包 含 2 条外延河流,水域面积约 公顷,为日常水位时的水域面积,丰水位时按 108m的高程控制线控制,其湖面水域面积约 530 公顷,约 8000 亩。 在现状计算时,按日常水位计算水面面积, 108m淹没线下,水域以上用地按现状建设条件计入居住用地、山体林地和耕地等对应用地中。 ( 5)公共服务及市政设施 现状用地基本为村民点用地,缺少开发,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缺乏。 由于地理建设条件限制,相关道路、电、水、气、卫生等市政基础设施不完善。 表 21 现状土地利用平衡表 序号 用地名 称 用地代 码 面 积 (公 顷 ) 占 总 建 设 用 地比例 (%) 占 总 用地比例 (%) 备 注 1 村 镇 建 设 用地 居住用地 R 商业用地 C 道路用地 S 对 外交通用地 T 省道 209 2 非镇 村建 设 用地 农 林用地 E2 苗圃、林地 E2 含 养 殖用地 E3 水 域 E1 日常水位水域面 积 3 总 用地 交通现状 规划区道路主要分为过境交通(省道 209)、乡路、支路和村路四级,其中,省道和乡路和支路为规划区内现状主要道路,村路作为小路联系各处村民点。 规划区由于处于桂花镇东部,位置较偏,外围联系道路主要依托省道 209,从规划区西侧外围穿过,部分路段在规划区内,在西北和西南各有一个入口分别从铜壶村和刘家桥村进入规划区。 内部交通主要依托一条东西向的乡道,道路依山就势,沿山而建,串联规划区内的大部分 村民点,道路依据现状,宽窄不一, 10m 到 不等,支路和村路多为南北向与乡路相连,宽度小于 ,联系外围零散村民点,做到村村通。 建筑现状 ( 1)现状建筑质量评估 现状建筑的质量评估作为规划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现有建筑的拆除或保留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对现状建筑的质量评估中,我们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 ① 建造年代 建筑物的风貌和质量是与其建造年代紧密相关的,因为建筑物的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与人为的使用和破坏、自然的损耗折旧等紧密相关的。 规划范围内的建筑分别建于不同的时期,因而 新老建筑质量差异比较明显。 ② 建筑结构 建筑的结构及其使用的建筑材料的不同,直接影响建筑的坚固耐久程度,适用功能及建筑的质量和寿命。 规划范围内的建筑可分为砖木,砖混,框架三种结构。 ③ 建筑层数 建筑层数与工程及经济因素直接相关。 在综合考虑了以上几个因素的基础上,我们对规划范围内的建筑进行了分类。 ——框架结构,建筑外观新,砖混 3 层以上。 ——砖混结构,比较新, 2 层以上。 ——砖混结构,较旧, 1—2 层。 ——砖、木结构,棚户,临时建筑及破旧的砖混建筑。 ( 2)建筑现 状 现状建筑类型主要为 13 层的低层建筑,建筑主体为砖或砖混结构,建筑年代较长,建筑质量较差,夹杂布置部分新建建筑。 ( 3)存在的问题 ① 建筑质量差距大,建筑整体感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