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第六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内容摘要:

称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 2)不同点: A、国联强调大会一致原则,联合国强调大国一致原则。 后者更具有现实合理性和权威性; B、联合国较之国联更具有普遍性,不仅会员国多于国联,尤其是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 C、作用不同。 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发展上无所建树,而且在 30年代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集团的侵略,而联合国在这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世 界 银 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关 贸 总 协 定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 布雷顿森林体系 ) 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国财政部长福勒 “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 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 基本内容: 影响: 战后世界经 济体系形成: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成立,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① 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 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 1947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世界银行 、 关贸总协定 为三大支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相同点: ( 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而建立的; ( 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基本原则,建立了各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国际体系; ( 3)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形成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 4)都随着主要国家主导力量的消失而走向瓦解。 ( 5)都建立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 ( 6)都暂时缓和了主要国家的之间的矛盾,其实根本矛盾都没有根本解决 . 比较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不同点: ( 1)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是美苏两极格局; ( 2)前者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是帝国主义大国与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 3)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而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 4)前者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等的崛起而瓦解;而后者则是战胜国之间的妥协,必然随着一方的解体而瓦解; ( 5)维系前者的国际组织是国联;维系后者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 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发展上无所建树,而联合国在这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6)瓦解不同:前者随着二战策源地的形成和二战的爆发和扩大而瓦解;后者是在美苏争霸后期,随着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苏联一极的坍塌而瓦解 “战时 , 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 , 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 , 这一点谁都清楚。 艰难的工作在战后 , 那时 , 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 ——斯大林 ( 1945年 2月于雅尔塔 ) 1945年 5月 8日 ,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 :人们在欢呼雀跃 …… 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 ,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 冷战的背景原因: • 美国大发战争财,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 • 苏联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影响大大提升 ,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 美苏两国之间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存在着重大的差异。 两国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之间开始出现冲突 • 但是由于 二战刚结束,和平成为时代潮流,美苏势力相当 ,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铁幕演说 ” 揭开 “ 冷战 ” 序幕 丘吉尔在杜鲁门陪同下前往富尔敦发表 《 和平砥柱 》 演说 冷战,是指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苏 联 波 兰 民德 联邦德国 瑞士 法 国 土 耳 其 西 班 牙 丹麦 英 国 冰岛 挪 威 阿尔巴尼亚 中立国 北约成员国 华约成员国 “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 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所有中欧、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 ——华沙、柏林、维也纳 …… 这些著名的都市和周围的人口全都位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不仅落入苏联影响之下,而且越来越强烈地为莫斯科所控制。 ” …… 丘吉尔呼吁英美联合起来,建立“特殊关系”,推动西方民主国家“团结一致”。 “ 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 两种生活方式 中挑选一种, …… 极权主义之种子 …… 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 …… 重大责任落到我们头上。 ” “ 无论在何地 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 ” ——杜鲁门( 1947) —— 标志冷战开始 杜鲁门主义 “两种生活方式”指哪两种。 材料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