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内容摘要:
州等重要城市。 ④ _____年底,中国战场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九一八 卢沟桥 武汉 1938 (2)滔天罪行 ① 1937年 12月 13日 , 在 ________沦陷后 , 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 中国遇难者总数达 30万人以上。 ② ________等日军部队在中国实施了极其残忍的人体细菌实验 、 细菌战和化学战。 ③ 日军对华北 __________实行了大规模的 “ 三光 ” 政策,其野蛮和残暴程度,使其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不可抹杀的污迹。 南京 七三一 游击区 三 、 慕尼黑阴谋 1. 背景 (1)1938年 , 德国武装吞并了 ________, 对捷克斯洛伐克形成了钳形包围态势。 (2)希特勒利用 _______问题作为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突破口。 面对希特勒的武力威胁,英、法不顾与捷克斯洛伐克的 _______,极力压迫捷克斯洛伐克接受希特勒的蛮横要求。 奥地利 苏台德 盟约 2. 概况 (1)1938年底 , 英国首相 _________、 法国总理达拉第同希特勒 、 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举行会议。 (2)会议签订了 《 慕尼黑协定 》 ,规定:捷克斯洛伐克把 __________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捷方于 10月 1日至 10之间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英、法保证捷克斯洛伐克新国界不受无端侵犯。 张伯伦 苏台德区 3. 影响 (1) 通过 《 慕尼黑协定 》 , 英 、 法 以 牺 牲__________为代价取得与德 、 意侵略者的妥协 , 换来的只是英 、 法等大国的短暂和平。 (2)《 慕尼黑协定 》 不仅没有带来 “ 时代的和平 ” ,反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小国利益 要点轻巧突破 比较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类别 德国 日本 不同点 过程 先建立法西斯专政,后发动战 争 先发动侵略战争,后建立 法西斯专政 核心 以希特勒为头目的纳粹党 军部势力 方式 纳粹党欺骗群众,讨好军队,勾结垄断资产阶级,通过合法。人民版历史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相关推荐
类战争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四 、 美国参战 1. 大战的态势 (1)经过两年多的战争消耗,两大军事集团都筋疲力尽,德奥受到严密封锁,物资供应、兵员补给紧张。 (2)协约国由于 ________的供应来源未断,在物资、兵员补给方面逐渐占据优势。 殖民地 2. 原因 (1)德国外交大臣训令德国驻 _________公使开展德国与该国反美同盟事宜的密电被英国截获并交给美国。 (2)德国实行的
______;使 _________的归属问题成为印巴两国长期纷争的重要根源。 尼赫鲁 英国 统一经济 克什米尔 【 特别提示 】 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是英国殖民统治的直接产物 , 与民族矛盾 、 宗教纷争 、政治分歧等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 , 成为南亚次大陆局势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2. 印巴冲突 (1)第一次印巴战争 ① 起因:印巴分治后 , 信奉 ______教的克什米尔王公宣布加入印度 ,
” 请回答:①上述内容出自什么文献。 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制定的。 ②这一文献的历史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① 出自 《 四月提纲 》 ,是列宁于 1917年 4月在二月革命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情况下所作的报告。 ②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和方向。 思考探究。 列宁是如何从理论上、实践上来指导十月革的。 理论上: 实践上: ( 1)十月决议 (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教方面 军事方面 破格召见新人,询问变法事宜,并酌受官职,令参与变法 许天下士民上书言事;改革上谕及各部行政命令的传达方式; 裁撤闲散结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节俭 设立国家银行;设立农工商总局;提倡土地开垦和私人兴办实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等等 裁撤驿站 改科举,改试策论,设经济特科;提倡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等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造兵船
王权参与政治的核心要求。 • 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明确提出 “ 君权神授 ” 的主要目的是 ( ) • A. 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 • B. 缓和王权与议会间的矛盾 • C. 把国王与上帝相提并论 • D. 打击天主教会 • 解析: 英王詹姆士一世极力推行君主专制统治 , 遭到资产阶级和议会的反对 , 为此 , 他从神学中寻找君主专制的依据。 • 答案: A • 1.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 富国强兵 , 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 • (4)性质:是一场地主阶级自上而下推行的封建化改革。 • 2. 评价 • (1)历史作用:使秦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 , 为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 ① 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 ② 经济上:废井田 , 开阡陌 ,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 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 • ③ 军事上:奖励军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