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复习课件内容摘要:

家思想存在的合理成分,对后世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的不同遭遇是由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程度决定的。 三、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一)主要内容: 1.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进行了一场激烈论战。 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 1905- 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之间,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展开一场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3. 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以民主与科学为指导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空前的思想解放新潮流。 (二)异同点: 1. 相同点: ( 1) 都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用西方思想武器反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 ( 2) 都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发展。 ( 3) 都以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为基础。 2. 不同点: ( 1) 直接斗争对象不同:第一次是封建顽固势力。 第二次是改良派。 第三次是北洋军阀政府及封建思想的核心 ——儒家思想。 ( 2) 领导力量不同:第一次是资产阶级上层 ——维新派。 第二次是资产阶级中下层 ——革命派。 第三次是资产阶级激进派。 ( 3) 主要内容不同:第一次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希望走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改良道路;第二次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希望走实现民主共和制的革命道路;第三次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希望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 4) 作用不同:第一次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次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三次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了前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 …… 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一切皆好”。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 A.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B. 一定程度上受到封建思想束缚 C. 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D. 没有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解析:该题涉及到对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问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局限性产生的主要原因。 新文化运动缺乏一分为二的科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出现绝对化评价事物的倾向。 答案: C 点评: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同样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它在促进思想解放、传播新思想方面的功绩,也要看到它对事物评价绝对化倾向的不足的方面。 【 借题发挥 】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 ”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A 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本质含义是 ( ) A. 坚持反封建 B. 倡导学习西方 C. 反对尊孔复古 D. 主张民主共和 解析:新文化运动继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后,继续在思想文化领域反封建,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本题难点在于把握“继续”和“本质”两个词语。 B项不符合“本质含义”。 C项不是“继续”。 D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 答案: A 点评:注意对历史事件的归纳、总结。 【 借题发挥 】 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历程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 下列有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B.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全盘否定的倾向 C. 从思想上召唤了五四运动的到来 D. 认为中国的落后是列强侵略的结果 答案: D 1. (江苏高考)“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反映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