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2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内容摘要:
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小题,每小题 4分,共 32分) 1.(2020 三明高一检测 )1992年,邓小平头像再次出现在《 时代 》 周刊封面上。 《 时代 》 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 13年里转了第二圈。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规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为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提供基础 【 解析 】 选 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中 “ 1992年 ” 可知转个圈是指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A项时间上不对,出现于 1978年, B项出现于十一届三中全会, C项出现于 1987年的十三大。 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说,“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 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 解析 】 选 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题干材料大意是: 1992年之前中国改革没有目标与方向, 1992年之后找到了目标,找到了方向。 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点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在 1992年的十四大上,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所以,答案为 B。 3.(2020 延边高一检测 )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 解析 】 选 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A.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分配方面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 解析 】 选 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图片所示企业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产生的,其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属于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而 A、 B、 C三项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属于我国改革前期的措施,现代企业制度是在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的,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而进行的进一步改革。 5.(2020 聊城高一检测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 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我国 ( ) A.全面实行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 B.废弃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 解析 】 选 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如果还用 “ 计划 ”的字眼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中国市场不少洋品牌纷纷起上了好听的中文名字,如可口可乐、标致、奔驰等。 这一现象表明 ( ) A.中文已成为国际通用语言 B.洋品牌只有使用当地语言才能站稳市场 C.中文品牌的产品都是由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生产的 D.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加深 【 解析 】 选 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A项国际通用语言是英语,不是汉语; B项所下结论太绝对; C项在全球化时代,中文品牌的产品不一定在中国生产; D项洋品牌用中文名字反映了中国与世界的融合达到新的高度,客观上反映了中国对外开放。人民版历史必修2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相关推荐
题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理解分析的能力。 “ 借热情规划商情 ” 反映了渴望大办实业的美好愿望,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反映了近代工商业者的爱国情怀,故答案为 C。 3.(2020 浙江文综 T3826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 )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 (法 )白吉尔: 《
【 阶级的抵抗派 】 ● 林则徐: (1)他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 人,也是近代向国内介绍西方情况的第一人。 (2)他在广州主持禁烟时,重视收集有关西方国家的信息,将所得外文资料,就地翻译,编成 《 各国律例 》和。 其中 是近代中国 第一部 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 华事夷言 》 则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器物 林则徐 魏源 地主 第一 《 四洲志 》 《 华事夷言 》 《 四洲志 》 二
家思想存在的合理成分,对后世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的不同遭遇是由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程度决定的。 三、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一)主要内容: 1.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进行了一场激烈论战。 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 1905- 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之间,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
的青春 》 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 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 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 我暂时不再贫穷了。 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 „„ 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 ”这段材料表明 ( )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义经济危机就是所谓的产品过剩。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0世纪 30年代初,美国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问妈妈 :“现在天气这么冷 ,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 ”妈妈回答 :“因为我们没有煤。 你爸爸失业了 ,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 ,爸爸为什么失业。 ”“因为煤太多了。 ”这段反映当时社会情形的对白,直接揭示了( ) A.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报刊所宣传的主要思想。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 解析 】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回答第 (1)题抓住关键词 “ 列强入侵 ”“ 清廷腐败 ”“ 办报觉天下 ” ,整理 “ 原因和目的 ”。 回答第 (2)题注意关键词 “ 中国人自办 ”“ 政治性报刊 ”“ 各行各业报纸 ”。 第 (3)题注重图片信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