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2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内容摘要:
报刊所宣传的主要思想。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 解析 】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回答第 (1)题抓住关键词 “ 列强入侵 ”“ 清廷腐败 ”“ 办报觉天下 ” ,整理 “ 原因和目的 ”。 回答第 (2)题注意关键词 “ 中国人自办 ”“ 政治性报刊 ”“ 各行各业报纸 ”。 第 (3)题注重图片信息。 答案: (1)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日重 )。 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2)中国人自办为主;政论报刊影响最大;内容丰富,贴近民众。 (3)宣传维新变法 (或资产阶级改良、君主立宪也可 ),民主革命 (或三民主义、民主共和也可 ),民主与科学 (或反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也可 )。 (4)宣传进步思想文化,批判落后封建制度,唤醒民众觉悟,支持配合政治革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小题,每小题 4分,共 32分) 1.(2020 广州高一检测 )1878年 3月 7日,上海 《 申报 》 馆启示:“如远近诸君子,有已成未刊之著作,拟将问世,本馆愿出价购稿,代为排印。 ”这主要反映了 ( ) A.维新运动时期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 B.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C.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兴起的洋务运动等给报刊业带来的变化 D.当时中国商人惟利是图 【 解析 】 选 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由 “ 1878年 ” 可排除 A 、 B两项。 “ 出价购稿,代为排印 ” ,并不能说明中国商人惟利是图。 这只是报刊业发生的新变化。 ,“文人论政”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 ) ① 列强侵华,民族危机 ②政府腐败,人民困苦 ③思想启蒙,民智渐开 ④民主实现,言路畅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解析 】 选 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思想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近代文人论政是和近代的社会背景相关联的,和西学的传播,民智渐开也有关,所以①②③正确。 ④当时民主并没有实现。 3.(2020 常德高一检测 )20世纪前期的欧洲“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 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 ”促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媒介是 ( ) 【 解析 】 选 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材料信息“ 20世纪前期 ” 、 “ 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山村 ” ,反映了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C、 D两项不符合时间要求, A项不属于传播媒介。 8月 14日 《 申报 》 刊登了一则广告:“徐园七夕设文虎 (即灯谜 )候教 „„ 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 ”这则材料里蕴含的最恰当的历史信息是 ( ) A.上海开风气之先 B.中国的电影首先在上海出现 C.电影进口到中国 D.上海报业非常发达 【 解析 】 选 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再认再现知识的能力。 1896年,上海徐园 “ 又一村 ” 放映了 “ 西洋影戏 ” ,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 5.(2020 通州高一检测 )右图取自 1909 年发行的 《 图画日报 》 ,它描绘了当时 上海人看电影的情景。 据图判断,以下 关于画面的描述正确的有 ( ) ① 电光影戏即电影,票价只卖二十文 ②活灵活现景物真,观众面露诧异情 ③交头接耳说紫禁,争看清帝丢皇位 ④电影初创寂无声,旁有吹吹打打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人民版历史必修2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相关推荐
义经济危机就是所谓的产品过剩。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0世纪 30年代初,美国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问妈妈 :“现在天气这么冷 ,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 ”妈妈回答 :“因为我们没有煤。 你爸爸失业了 ,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 ,爸爸为什么失业。 ”“因为煤太多了。 ”这段反映当时社会情形的对白,直接揭示了( ) A.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的青春 》 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 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 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 我暂时不再贫穷了。 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 „„ 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 ”这段材料表明 ( )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小题,每小题 4分,共 32分) 1.(2020 三明高一检测 )1992年,邓小平头像再次出现在《 时代 》 周刊封面上。 《 时代 》 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 13年里转了第二圈。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生产规模小 消极影响 都阻碍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 ◆ 官营手工业和庄园(家庭)手工业比较 三、织女的劳绩 ——纺织业的发展历程 汉朝 明朝 技艺高超、远销地中海 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新石器时代 原始纺织业出现 唐朝 私营作坊出现。 官营规模大、分工细、品种繁多 宋朝 棉纺织业发展 三、攻金之工 ——冶铸业 冶铜业 冶铁业 春秋末期出现 工具 :水排 炼钢和淬火工艺
而居, 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 古希腊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引导学生结合柏拉图的名言和地图信息,分组讨论: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城邦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人类早期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同学们可以举出点这样的例子吗。 发源于大河流域的文明。 我们比较熟悉的四大文明古国,黄河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在两河流域创造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的古巴比伦文明;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
读诗解史: ⒈挽联中提到的“公”指的是谁。 据材料指出为什么此人配得上如此称颂。 ⒉除此“公”外,你还能介绍黄海海战的其他一些英雄人物吗。 ⒊黄海海战的结果如何。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 公 足壮海军威。 —— 光绪皇帝写的挽联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 —— 邓世昌 品味经典 解读历史 诗篇二 项目 参战舰艇(艘) 火炮(门) 兵力(人) 舰船损失 伤亡人数 中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