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内容摘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小题,每小题 4分,共 32分) ( ) ①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③确立了中共领导人的核心地位 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解析 】 选 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是在遵义会议上确立的,第二代领导人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的,故③不合题意,八大的方针很快遭到破坏,没有实现伟大转折,故④不合题意。 2.(2020 青岛高一检测 )在 1984年的国庆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 农民从联产承包中得到的实惠是 ( ) 【 解析 】 选 B。 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影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农民享有土地的经营权,所有权仍属国家, A、 D两项错误; C项包含于 B项之中,表述片面, B项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给农民带来的实惠。 3.(2020 自贡模拟 )下面是四川一农民家 1974年、 1980年贴的两副春联: 1974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我也过年。 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横批:欢度春节。 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D.人民公社制的推行 【 解析 】 选 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农村经济大发展,原因当然在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结果。 4.(2020 广东模拟 )下表反映了 1979~ 1981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导致这一时期国民经济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提高了农村生产力 B.我国模仿苏联模式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C.苏联撕毁中苏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影响了我国重工业的发展 D.国家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关注民生 【 解析 】 选 D。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发生可喜的变化。 所以选 D。 ,邓小平对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说,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 其中的“血路”是指 ( ) A.率先建立经济特区 B.率先实行改革开放 C.率先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D.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解析 】 选 A。 本题主要考查 “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 , “ 血路 ” 是指率先建立经济特区。 对内改革率先在安徽实行,率先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在 20世纪 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 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确立的。 故选 A。 6.(2020 盐城高一检测 )1984年 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由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 ( ) A.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B.从国营企业转移到私营企业 C.从重工业转移到轻工业 D.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 【 解析 】 选 A。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获得成功后, 1984年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7.(2020 台州高一检测 )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 两个扇面是指 ( ) 【 解析 】 选 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