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专题2第2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内容摘要:
①③④ 解析: ①② 分别从含义和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角度说明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区别,因此应选。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因此 ③ 错误, ④ 正确。 答案: C [识记 探究层级 ] 1.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 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 的原则进行。 2.表现形式 的影响, 围绕 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量相等 受供求关系 价格 价值 3.作用 (1)自发地使 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2)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 ,有利于 进步和 的发展。 (3)实现。 社会资源 劳动生产率 技术 社会生产力 优胜劣汰 2020年 7月 26日,记者从铁路部门获悉, 南京刚开通的几条动车旅游线路都非常火爆, 南京南到宜昌东未来几天内只有二等座票, 而到厦门的动车就更紧张了, 27日已是一票难求。 南京到厦门自开行动车 D3135后,客流持续火爆,由于当天到达,很多市民愿意带着孩子、老人前往旅游。 记者了解到,截至 26日 14点 41分, 8月 3日前该趟车的一等座票也全部卖完。 如何解决一票难求的问题。 [提示] ( 1)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弱点和缺陷,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收效慢,单靠市场调节无法收到预期效果,国家应加 ( 2)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运力紧张,一票难求的状况会迫使我国在今后几年,更多地关注春运问题,近几年我国大规模铁路网的建设,高速铁路的发展,火车技术的改进,都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通过供求状况的改善,将有效地解决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状况。 [理解 应用层级 ] 全面理解价值规律理论 (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2)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三大作用:其一,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其二,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三,实现优胜劣汰。 (4)局限性: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在私有制条件下,也容易形成技术垄断,阻碍新技术的推广。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专题2第2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相关推荐
行的基本条件。 (2)资本周转: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叫资本周转。 在资本完成一次周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增加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 (3)资本循环和周转是对于企业自身而言的,社会化生产是企业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化生产条件下,国民经济的发展要顺利进行下去,要求不同部门之间、生产和消费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
右图是反映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一幅 漫画。 漫画内容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历史事实。 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 ] 漫画中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是 “ 二战后初期 ” ,观察图可知治病用的是美元。 不难想象这是在进行经济援助。 结合二战后的史实和图中 “ 医生 ” 的衣着形象,应是美国对外的经济援助即马歇尔计划。 其主要目的在于控制西欧,进而与苏联抗衡,并且解决其国内的生产过剩与市场日趋缩小的矛盾
——————————————————————————————— 误区: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害而无利 警示: “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害而无利 ” 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符合事实的。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府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只是后来经济条件发生了改变,工农联盟出现裂痕并造成危机,所以才实行新经济政策。
第一阶段,收集资料和初步研究阶段。 第二阶段,写作和出版 《 》 阶段。 第三阶段,修改、出版阶段。 3. 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遇到对物质利 益发表意见的困难 资本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 《 资本论 》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 ( ) A. 《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1857~ 1858年草稿 )》 的写作 B. 《 巴黎笔记 》《 伦敦笔记 》 的写作 C.
国家权力机关 地位: 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 最高 地位 职权 最高 立法权 最高 任免权 最高 决定权 最高 监督权 常设机关: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大 部分职权 )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 :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作用 :讨论决定并监督实施 本行政区域内 的一切重大问题 职权 监督权: 监督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工作 任免权: 决定权:
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由于多种力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3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 11国综合国力排名依次是: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中国、英国、印度、意大利和巴西,中国位列第七。 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