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内容摘要:

在中国同盟会的领导下,民主革命更加蓬勃发展。 ( 1905年 东京) 与保皇派进行论战。 相继举行多次起义。 同盟会在日本成立 1905年日本东京中国同盟会,全国性的 统一 的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 (1)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的过程 黎元洪 1911年 10月 10日,武昌起义 湖北军政府成立 中华民国 南京 (2)1912年 1月 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由孙中山签发的委任状 孙中山和临时大总统秘书处成员 临时参议院举行成立大会 民国初成立的最高立法机关。 1912年 1月 28日成立于南京, 4月 29日迁至北京开院。 1912年 2月 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清宣统帝退位诏书 (1912年 2月 12日 ) 宣统帝和摄政王 这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 —— 宣统(旁立者),中坐者是溥仪的父亲兼摄政王载沣,载沣怀中的是溥仪的弟弟溥杰 四、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 ①帝国主义干涉革命,支持袁 ②立宪派和旧官僚的支持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退让 ④袁世凯的实力与反革命的两面手法 : ( 1)“逼宫”( 2)孙辞职 ( 3)制造兵变( 4)北京就任 反对敌视 中国革命 (态度) “ 严守中立” (策略) 施加压力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列强对辛亥革命的干涉 ——” 非袁不可 ” 在军事上, 英、美、德、日等国军舰驶入长江,炫耀武力;俄日两国 屯兵我国东北 ,集结待命。 在外交上, 列强拒 不承认 南京临时政府,而以让袁世凯出山统一南北作为承认中华民国的条件。 在财政上 ,列强拒绝将海关税收等款项交给南京临时政府,致使南京临时政府的 财政和军费开支极度困难。 袁世凯垂钓,貌似 “ 隐居 ” ,确仍遥控着北洋军 1912年 2月 12日,宣统帝退位。 按照南北议和的条件,孙中山于13日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