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3人性的复苏4内容摘要:

—— 薄伽丘 《 十日谈 》 请思考:作者通过这则故事主要反对什么。 肯定什么。 反对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说明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以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人性。 (第 四 天故事第一) :亲王唐克莱本独养的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亲王 (父亲 )的侍从相恋,事情败露后,平时仁慈宽大的亲王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 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 ‚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 —— 薄伽丘 《 十日谈 》 ( 1)歌颂绮思梦达冲破封建教条,追求爱情幸福的精神。 ( 2)反对封建等级观念,肯定人的价值,主张人人自由平等。 请回答( 1)材料歌颂了绮思梦达的什么精神。 ( 2)材料反映作者怎样的观点。 《 十日谈 》 的历史地位 但丁 1265年 5月,但丁诞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小贵族家庭里。 他幼年丧母,大约在他 18岁那年,父亲也去世了。 不过,但丁还是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曾积极地投身于佛罗伦萨的政治活动,担任过公职。 后来,他因为反对教皇及其在佛罗伦萨的追随者,被判没收全部家产,终生放逐,最后客死他乡。 《 神曲 》 是一部比较特殊的史诗,因为诗中叙述的是诗人自己想像中的经历。 全诗分 《 地狱 》《 炼狱 》 和 《 天堂 》 三部,每部由 33首“ 歌 ” 组成,加上全书的序曲,总共有 100首歌之多,计 14000多行。 彼特拉克 1304年 7月 20日,彼特拉克出生在阿雷佐。 以后又多次搬迁,最后迁到法国南部的阿维农。 从少年时代起,彼特拉克就非常喜爱文学、修辞,对古典作家的作品尤为倾倒,他常常彻夜不眠,在油灯下如痴如醉地阅读着。 但是作律师的父亲希望他放弃文学、诗歌,去做一名法学家。 从 1316年起,他先后多次被父亲送去学习法律。 1326年,他的父亲去世,彼特拉克得以放弃法学,自由地发展自己的爱好。 他回到阿维农,担任了一个次要的教职。 后成为享誉整个欧洲的著名作家。 他的创作很丰富,其中 《 歌集 》《 阿非利加 》《 意大利颂 》等尤其著称于世。 文艺复兴全盛期的杰出代表 “美术三杰” 达 芬奇 《 自画像 》 达 芬奇( 1452— 1519),意大利文艺复新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科学家,知识渊博、多才多艺。 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 恩格斯对他的评价很高,赞扬他 “ 不仅是大画家,而且与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 ”。 达 芬奇与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尤以 《 最后的晚餐 》 和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