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4内容摘要:

的弹片散落在半个足球场大的一片地方。 到了事故地区的边缘,他要汽车停下来。 一下车,邓稼先立即感到了此地对于身体的危险性,这是核科学家的直感。 他大声对别人喊:‚你们站住。 你们进去也没有用,没有必要。 ‛ 这位五十多岁的核科学家,一个人向着危险地区冲上去了。 邓稼先已将钚 239对人体的伤害忘得一干二净。 终于,碎弹的主要部分被他找到了。 高度的责任感使他在一瞬间变成了一个傻子,他竟用双手捧起了碎弹片 —— 这个含有剧毒的危险的放射物。 他立即放心了,他们最担心的后果没有出现。 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 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敏锐地意识到核大国设计技术水平已接近理论极限,这些核大国有可能出于政治考虑,策划‚世界性禁核‛,以保持自己核强国地位。 如果中国不能抢在这个时间内完成既定发展目标,就会丧失国际政治、外交中的主动权,结果就可能是‚多年努力,将功亏一篑‛。 邓稼先忍受巨大的疼痛,在病房里草拟、修改了一份给中央的关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建议书。 1986年 7月 29日,邓稼先去世。 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 1996年 7月 29日,也就是邓稼先逝世十周年纪念日,中国进行了最后一次核试验。 次日, 中国就向世界宣布:暂停核试验。 材料一 1964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已经研制成功,但当时决策层对于是否立即试爆有分歧。 “早试”会使中国锋芒毕露,“晚试”的目的是避开锋芒,以赢得更多韬光养晦、发展国内工农业生产的时间。 报告送到毛泽东那里,毛主席权衡再三,决定:既然原子弹是用来吓人的,就要早响。 原子弹响了之后,美国总统约翰逊怒不可遏,拍案而起:“美国不能再沉默,我认为应该把第七舰队调往南中国海,向中国人表明美国的态度。 ”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则轻轻地反问了一句:“总统先生,您是想证明美国强大呢,还是害怕。 ” 随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