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件: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内容摘要:

合作探究篇 一、整体感知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1 .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 “ 献愁供恨 ”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那么词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 答: ____ _ _ _________ _ _________ _ _________ _ _________ _ _ 【答案】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 南望则 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 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 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块垒。 2 . “ 游子 ” 指谁呢。 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答: _____ _ _________ _ _________ _ _________ _ _________ _ _ _________ _ ___ ______ _ _________ _ _________ _ _________ _ _ 【答案】 指自己。 辛弃疾渡 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 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内心酸楚可想而知。 3 .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答: _____ _ _________ _ _ ________ _ _________ _ _________ _ ___ _________ _ _________ _ _ ___ _____ _ _________ _ _________ _ ___ 【答案】 ①“ 看 ” : “ 把吴钩看了 ” , “ 看了 ” ,当 “ 看过、看完 ” 讲,实际上包含着 “ 看了又看 ” 的意思,词人一遍又一遍地抚看着宝刀,是怜惜 “ 物不尽其用 ”。 由物及人,想到自己文韬武略,但无法施展,正如这宝刀被闲置一般,生动地展现了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②“ 拍 ” :胸中之苦闷需要发泄,于是,他便“ 栏杆拍遍 ” ,拍栏杆即是借以发泄难以诉说的满腔悲愤,但是,拍遍了栏杆,也还是无人理解自己,可见胸中悲愤之深切、强烈。 ③“ 会 ” :昏聩的南宋朝廷无人能够理解词人的这种心 情, “ 无人会,登临意 ” 便是词人为 “ 世无知音 ” 发出的深沉喟叹。 4 .情景交融是《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的一个重要特色,请结合上阕词句分析。 答: _____ _ _________ _ _________ _ _________ _ _________ _ _ _________ _ _________ _ _________ _ _________ _ _________ _ _ 【答案】 词开头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 两句写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江景,写 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下面 “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 三句是写山,这里作者一方面极写远山的美丽,另一方面又采取移情及物的手法,通过写远山使自己联想到沦陷区的父老姊妹而痛苦发愁。 但是作者不予直写,偏要说山向人献愁供恨。 山本来是无情之物,连山也懂得献愁供恨,人的愁恨就可想而知了。 作者接着写道: “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 “ 落日 ” 二字,含有比喻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国势危殆的意思。 辛弃疾还用 “ 断鸿 ” 这一自然景物来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 游子 ” ,是辛弃疾直指自己。 这里,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5 . “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 _____ _ _________ _ _ ________ _ _________ _ _________ _ 【答案】 孙权的流风余韵现已不复存在。 “ 舞榭歌台 ” 是承平气象的象征。 孙权处在群雄纷争的时代,而吴国能出现承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土不受外敌侵犯。 “ 风流 ” 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 “ 雨打风吹 ” 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燹,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 词人慨叹眼前的景象,也就表明了他既崇拜孙权,又为当前的时局担忧,忠义之心耿如日月。 6 .辛弃疾登上北固亭,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答: _____ _ _________ _ _________ _ _ ___ ___ __ _ _________ _ __ _________ _ _________ _ _____ ____ _ _________ _ _________ _ _ 【答案】 孙权: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刘裕: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 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这两位英雄建功立业,令人仰慕。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 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7 .怎样理解《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主旨句 “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的内涵。 答: _____ _ ________。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