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内容摘要:
垦荒,这说明 ( ) A、东北一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已完全解决 B、保护生态环境比开荒种粮更重要 C、这里将不再是粮食生产基地了 D、本区今后应大规模退耕还林,加强抚育与更新 B 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 区北部 B、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 C、热量和水分条件可满足两年三熟作物的需求 D、东北地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产类型多样,是我国 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D 农业气候上最大的缺点是低温冷害,它是作物产量不高不稳的主要影响因素。 低温冷害年,作物平均减产约 13%~ 35%。 东北区农业布局特点 辽南和辽西是我国早熟棉花的栽培北界 大苹果仅适于辽东半岛和辽西栽培 大兴安岭北部仅适于春小麦和早熟大豆的种植 平原地区均可种植玉米、水稻、大豆等喜温作物,一年一熟。 热量资源丰富的 三、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产区 主要 分布区 主要 农作物 具体分布区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玉米、小麦、大豆、水稻 ① 玉米分布非常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 ②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③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④随着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 50176。 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林木、鹿茸、人参、苹果、梨、柞蚕茧 ① 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林区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③延边盛产苹果、梨。 ④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五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⑤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广东农耕区 三河牛、三河马、红牛 ① 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三河牛和三河马,是闻名国内的良种。 ②松嫩平原西部是东北红牛的商品生产基地,有良好的半农半牧饲养条件。 ③广大农区的舍饲养畜业发展较快,主要饲养猪、肉鸡、肉牛、奶牛等。 牛奶及乳品业发展。[必修3]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
相关推荐
1990年以后): 工业总产值 增加较慢 工业总产值 迅猛增长 高新技术产业 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 劳动密集型产业 劳动力丰富、政策优势、侨乡优势 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增长迅猛 1990年后 第二阶段 增长相对较慢( 原因。 ) 19791990 第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 解决 课堂小结 梭伦改革虽推动了雅典社会的发展,但他不得不出走他乡,原因有( ) ①僭主政治的建立 ②梭伦成为平民和贵族矛盾的焦点 ③工商业奴隶主的反对 ④贵族对梭伦改革不满 A、①③ B、① ④ C、 ② ③ D、 ②④ 僭主政治的建立 ( ) A、使贵族权益失而复得 B、贵族政治得到加强 C、削弱了平民的经济地位 D、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奖励耕织 稳定财政收入 增强国家实力 提高生产积极性 3) 统一秦国度量衡 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便利 利于消除割据势力 为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基础 利于统一赋税和俸禄 1) 奖励军功, 实行二十等爵制。 3)严格户籍制度, 实行什伍制度 增加士兵勇气, 提高军队战斗力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军事方面 2) 废除世卿禄,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减 思考 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 南北 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__________. 思考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 东西 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__________. 热量 水分 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 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 农业布局特点 林业和特产区 四大优势: 全国最大的林区 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 宜林地区广泛 森林树种丰富
结果:越开发越穷 活动:墨累 — 达令河 •墨累 — 达令河没有采矿和工业,那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 过度灌溉 活动:墨累 — 达令河 •过度的截取河流径流使下游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出现 海水倒灌 ,这对我们有哪些提示。 •我们要对水资源的数量进行认真的研究,防止 过度灌溉 的产生。 河流的综合开发 •开发的核心: 梯级开发 稳定径流,利于通航 蓄水落差可以发电 改善了当地小气候
• • ( 3) 70年代后期,美国能源消费中石油的比例有所下降,而煤炭的比例有明显的上升,试简要分析其原因: 煤炭 石油 石油 热量高、运输方便 石油消费量大,价格上升 美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图 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 多条铁路线经过 • 京包线\石太线\太焦线\大秦线\神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