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电路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课件沪科版选修3-1内容摘要:
2 h,每度电的价格 ,则该家庭一个月 (按 30天计算 )该交纳多少电费。 解析 :该家庭全部用电器的额定功率之和 P0= 40+ 100+ 25 2+ 300= 490 W 由于实际电压比额定电压略低一些,所以把各用电器的电阻值看成是不变的. 由 P =U2R得:实际功率 P ′ =U ′U 02P 0 =2102202 490 ≈ 446 W ,一个月 (30 天 ) 实际消耗的电能 W = P ′ t= 30 2 = k W h. 所以一个月需交纳电费 = ( 元 ) . 答案 : 【 题后反思 】 电功 W= UIt,焦耳热 Q= I2Rt,电功率 P电 = UI,热功率 P热 = I2R;对纯电阻电路 P电 = P热 ,对非纯电阻电路 P电 P热. 已知一个标有 “110 V 10 W”字样的灯泡,问: (1)灯泡的电阻是多大。 (2)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多大。 (3)如果接在 100 V的电路中,它的实际功率是多大。 解析: ( 1) 灯泡的电阻为 R =U 额2P 额=1 10210 Ω = 1 2 10 Ω . ( 2) 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 I 额 =P 额U 额=101 10 A = 9 A . ( 3) 因为灯泡的电阻是一定的,根据 P =U2R,可知P 实P 额=U 实2U 额2 , 解得 P 实 =U 实2U 额2 P 额 =10021 102 10 W = W . 答案 : (1)210 Ω (2) A (3) W (1)电功和电热关系. 对任何电路,电流做的功恒为 W= UIt;电流产生的热量恒为 Q= I2Rt. 电功与电热 ① 在纯电阻电路中,由于 U = IR ,因此 U I t= I 2 Rt=U 2R t,即电流做的功全部转化为电热. ② 在非纯电阻电路 (像含有电动机、电解槽的电路 )中,电流做的功只有很少一部分转化为电热,绝大部分转化成 (机械能或化学能等 )其他形式的能.因此, WQ即 UItI2Rt,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知,在非纯电阻电路中满足电功=电热+其他形式的能,即 UIt= I2Rt+ E其他. ③ 从以下思维导图可见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的区别. 纯电阻电路 非纯电阻电路 (2)注意区别 “负载 ”“负荷 ”与电阻 “负载 ”或 “负荷 ”是对用电器功率特征的一种习惯称谓.通常说 “负载 ”或 “负荷 ”大,是指用电器的功率大,并不是用电器的 “电阻 ”大.在一般情况下,“负载 ”大的用电器电阻反而小.如 “200 V 60 W”与“200 V 100 W”的两个灯泡,后者的额定功率较大但电阻却较小. 【 例 2】 有一台标有 “220 V 66 W”的电风扇,线圈的电阻为 20 Ω,求接上 220 V电压后,电风扇消耗的功率转化为机械能的功率和发热功率;如果接上电源后,扇叶被卡住,不能转动,求电动机消耗的功率和发热功率.。44电路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课件沪科版选修3-1
相关推荐
)3 + NO↑+ 2H2O 3Fe + 8HNO3(稀 ) = 3Fe(NO3)2 + 2NO↑+ 4H2O 上述两个反应正确吗。 铁粉少量 铁粉过量 Fe + 2Fe(NO3)3 = 3Fe(NO3)2 +) 2 铁和铝在常温下遇浓硝酸也发生钝化现象,故浓硝酸的贮存和运输可用铝(铁)槽车运输。 若加热,则铁和铝都会跟浓硝酸反应。 若将浓 HNO3和浓 HCl按体积比 1 :
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 包括滑动摩擦和空气阻力 )。 加速度 a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 F=ma) 和运动学公式 (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v=v0+at, x=v0t+at2, v2- v02=2ax等 ) 中 , 均包含有一个共同的物理量 —— 加速度 a。 由物体的受力情况 ,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加速度 , 再由运动学公式便可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反过来 ,
2O4 加热有利于生成 NO2,颜色加深 (工业生产硝酸的化学反应原理) 2020/12/24 N2O俗名笑气,是一种麻醉剂,N2O3是亚硝酸( HNO2)的酸酐, N2O5是硝酸的酸酐,是一种白色固体。 + 1 + 3 + 5 3NO2 + H2O == 2HNO3 + NO 2NO + O2 === 2NO2 4NO2 + O2 + 2H2O == 4HNO3 4NO + 3O2 +
解 法一 由已知 A ( 0,1) , B ( 1,0) , C ( 4,2) ,则 AC 的中 点 E2 ,32,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知 E 也是 BD 的中点, 设 D ( x , y ) ,则 x + 12= 2 ,y + 02=32,∴ x = 3 ,y = 3. 即 D ( 3,3) , ∴ D 点对应复数为 3 + 3i . 法二 由已知: O
就是利用等效替代法提出的 .已知分力求合力和已知合力求分力,其运算的本质就是在保证作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寻找一个力和几个力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 .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用了“等效”观点,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共点力的合成法则,它给出了寻找这种“等效替代”所遵循的规律 . 说明:求几个已知分力的合力必须要明确这个合力是虚设的等效力,并非真实存在的力,合力没有性质可言,找不到施力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