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苏教版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守望精神文化家园内容摘要:

间为转折关系, A 项 “ 即使 ” 与 “ 然而 ” 搭配不当,应排除。 故应选 D 项。 【答案】 D 现代汉语的艺术性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表现多种多样,上文只是从历年的高考试题中归纳总结的几个点,期望能引导同学们窥一斑而知全豹。 随着对高考试题的不断研究,高考会从更多的角度设题 ,我们只有掌握汉语的语言规律,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 典例 体验 ]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 不相同. . .的一组是 ( ) A . 棱.角 / 菱.形 窒.息 / 对 峙. 稽.首 / 稽.查 B . 侥.幸 / 阻 挠. 绚.烂 / 驯.服 称.职 / 职 称. C . 塑.料 / 朔.风 叫 嚣./ 发 酵. 本末 倒.置 / 倒.行逆施 D . 延.伸 / 筵.席 瓦 砾./ 罹.难 挑.三拣四 / 挑.拨离间 【解析】 本题考查多音字、形近字和音近字的读音。 A 项, l233。 n ɡ/ l237。 n ɡ , zh236。 / zh236。 ,qǐ/jī。 B 项, ji ǎo/n225。 o , xu224。 n/x249。 n , c h232。 n/chēn ɡ。 C 项, s249。 / shu242。 , xiāo/ji224。 o , d224。 o/d224。 o。 D 项, y225。 n/y225。 n , l236。 / l237。 , t iāo/tiǎo。 【答案】 B 2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校.订 (j i224。 o) 戛.然 (j i225。 ) 佝.偻病 ( ɡōu) 自怨自 艾.(y236。 ) B . 降.服 (xi 225。 n ɡ) 惊 诧.(c h224。 ) 超负 荷.(h232。 ) 流水 淙.淙 (zōn ɡ) C .奇 葩.(pā ) 胴.体 (t 243。 n ɡ) 拗.口令 (224。 o) 三 缄.其口 (j iān) D . 称.职 (c h232。 n) 谄.媚 (c hǎn) 一 刹.那 (s h224。 ) 良 莠.不齐 (yǒu) 【解析】 本题考查多音字、难读字和易读错字的读音。 B 项,淙,读 c243。 n ɡ ,“ 淙淙 ” 是拟声词,形容流水的声音。 C 项,胴,读 d242。 n ɡ , “ 胴体 ” 有两个义项。 ① 躯干,特指牲畜屠宰后,除去头、尾、四肢、内脏等剩下的部分。 ② 指人的躯体。 D 项,刹,读 ch224。 , “ 一刹那 ” 指 “ 极短的时间 ”。 “ 刹 ” 的另一个读音是 shā ,是 “ 止住 ( 车、机器等 ) ” 、 “ 比喻停止或制止 ” 的意思。 如 “ 刹车 ”“ 刹住不正之风 ” 等。 【答案】 A 3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 家庭的 _ _______ 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2) 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动荡,经济秩序极为混乱,物价 ________ ,人民苦不堪言。 (3) 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全体职工都 ________ 总经理罗阳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 ________ 打动。 A 熏陶 青云直上 为 „„ 而 B .熏染 青云直上 为 „„ 而 C .熏陶 扶摇直上 为 „„ 所 D .熏染 扶摇直上 为 „„ 所 【解析】 本题考查意义相近的词语。 “ 熏染 ” 与 “ 熏陶 ” ,都可以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但 “ 熏染 ” 所产 生的影响多指坏的,是个贬义词,而 “ 熏陶 ” 所产生的影响是好的,是个褒义词。 句子中很显然应该用褒义词 “ 熏陶 ”。 “ 青云直上 ” ,指人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 “ 扶摇直上 ” 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 该句中主语为 “ 物价 ” ,价值上升,用 “ 扶摇直上 ”。 “ 为 „„ 而 ” ,表顺承关系。 “ 为 „„ 所 ” ,表被动关系。 该句中全体职工都被罗阳的精神打动,句中呈现被动关系,因而用“ 为 „„ 所 ”。 【答案】 C 4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B .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 “ 基因开关 ” ,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 C .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D .作为 “ 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之一 ” 的 3D 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 【解析】 本题从搭配不当、句式杂糅、成分残缺三个角度考查对病 句的辨析。 A 项,搭配不当, “ 表现了 ” 和 “ 故事 ” 搭配不当,可将 “ 故事 ” 改为 “ 历程 ”。 B 项,句式杂糅, “ 距离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 ” 和 “ 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 ” 保留一个即可。 C 项,成分残缺, “ 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 前加主语 “ 汉语 ”。 【答案】 D 5 . 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 注意: ① 内容与节日相关; ② 可以不考虑平仄。 (1) 端午 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 (2) 中秋 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 本题要求补写两副对联的下联和上联,实际上是考查写对偶句的能力。 要注意词性相对,还要围绕不同的节日,内容上协调一致。 【答案】 ( 示例 )( 1) 端午下联:闻粽香尚思屈子忠魂 (2) 中秋 上联:清风一缕拂丹桂 6 .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 )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 __ ① __ 不要依赖译文。 __ ② __ 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 其实, __ ③ __ 肯动脑筋, __ ④ __ 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 __ ⑤ __ ,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 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 __ ⑥ __ 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这 如果 而且 那么 也 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就 C 一定 也 如果 并且 因此 / D 尽量 / 因为 进而 所以 仍 【解析】 本题从填关联词、副词等虚词的角度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 确的能力。 综合运用确认法和排除法,可以快速确定答案。 结合整个文段看, ① 处不能填 “ 一定 ” ,排除 C 项; ③ 处是假设,填 “ 如果 ” ,这样就可以排除 D 项。 再向下验证一下, ④ 处表并列,填 “ 而且 ” 或 “ 并且 ” , ⑤ 处与 ③ 处的 “ 如果 ” 呼应,填 “ 那么 ”。 如此就可以确定答案为 A。 【答案】 A [ 阅读 探讨 ] 1 . 提示 在语音方面:汉语语音具有音乐美。 古汉语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因而有平仄之分。 从《诗经》中的自然押韵,到格律诗的刻意追求平仄、对仗、押韵,古代诗人在创作中充分运用了汉 语的音乐性要素,来增强诗歌吟诵的音乐美感。 可以说,古代文学家已经把汉语语音音乐性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现代汉语承接古代汉语,在各种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和戏剧作品,都极易产生排比、押韵、平仄相间、对仗工整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