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内容摘要:

1)失业的含义  ( 2)产生失业的原因  ( 3)解决失业的对策  泡沫经济问题  ( 1)含义  ( 2)成因  ( 3)危害  准市场经济问题(寻租经济、官商经济)  商品拜物教(拜金主义)  不正当竞争问题  ( 1)基本含义  ( 2)类型:  其一:采用贿赂或变相贿赂手段推销商品和采购商品  其二:欺诈和弄虚作假  其三:搭售等方面的歧视  其四:强买强卖,强迫对方接受不合理的交易条件  其五:市场排挤       其六 :厂商勾结 ,形成行业垄断价格  (3)产生不正当竞争的原因       (4)消除不正当竞争的途径 :  ,打击、取缔不正当竞争    附:世界各国市场经济模式及其  借鉴  第五讲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  国有企业改革 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分析 (19781986年) ( 1) “ 扩大企业自主权 ” 的试点: 主要内容:允许国有企业在生产计划、产品销售、资金使用、中层干部任用等方面拥有部分权利。 评价: 可取之处: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完成国家计划和增产、增收的积极性,使企业具有了盈利意识。 不足之处: 由于企业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生产的增长主要是靠增加投入推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财政赤字增加和通货膨胀率的提高。  ( 2) “ 经济责任制 ” 的试点:  具体内容:基数利润留成加增长利润留成,全额利润留成,利润包干,超计划包干,亏损包干等以利润分成为主要内容。  规定:企业在完成包干任务后,超收的利润可以留在企业,企业可用留成利润建立生产发展、集体福利和职工奖励三项基金。  可取之处:  在短期内起到了刺激企业盈利动机的作用,曾使当年的财政收入迅速好转。  不足之处:  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前提下,形成了企业在留成上讨价还价和盲目扩大职工收入分配的倾向,由此引发了社会消费基金的膨胀,带来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物价上涨。 ( 3)两步 “ 利改税 ” (拨改贷): 主要内容:通过税收的形式,把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确定下来,改变企业在利润上缴方面的讨价还价的做法,既保证国家的收入来源,又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 第一步:税利并存阶段 第二步:以税代利阶段  可取之处:  在规范国家与企业间的分配关系、稳定国家与企业的各自利益、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不足之处:  由于国有企业创利的大部分要无条件上缴给国家,加上调节税率的随意性,往往形成了“鞭打快牛”的局面,极大地影响了盈利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 同时也加剧了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税赋方面的不平等。 ( 19871991年) (承包制 解决政企分开问题) 改革的主要动机:借鉴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将承包制引入城市。 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原则,在不改变国家所有权的前提下,通过 利润承包的方式,将经营权完全下放给企业。  可取之处:  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 不足之处:  不能自负盈亏、负盈不负亏、短期行为、掠夺性经营 (1992年至今) (以股份制为代表)  1994年 11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百户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 1996年试点开始进行。  在国务院确定的百户试点企业中,按企业规模划分,有大型、特大型企业 95家,中型企业 5家;按行业划分,工交企业 78家、商贸企业 11家,建筑企业 1家,其它行业企业 10家。  百户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从 1995开始,到 1997年底结束。  试点主要内容包括:  一是理顺产权关系,明确投资主体;  二是改制试点,主要是实行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  三是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 四是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核定和增加企业资本金;  五是逐步解除企业历史形成的不合理债务。 截止到 1997年底,在百户试点企业中,已有 98户企业的试点方案得到批复,主要按 4种制度形式进行改制: 其中: 17户企业由工厂制直接改制为多元股东持股的公司形式 股份有限公司 11户、有限责任公司 6户; 69户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  10户企业由主管厅局 “ 转体 ” 改制为控股型国有独资公司;  2户企业按照先改组后改制的原则进行结构调整。  与此同时,股份制试点工作从面上迅速推开。  1997年 9月,中共十五大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部署。 主要目标是:  用 3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 20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 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 一是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  二是进一步实施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职工再就业工程,真正形成企业优胜劣汰和劳动力合理流动机制;  三是坚持 “ 三改一加强 ” 的方针,  形成有效的激励 约束机制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机制,强化企业的竞争和风险意识;  四是建设好企业领导班子,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  五是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  二、我国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 、  问题及其对策 、 前景分析 (一) 现状 :  “九五 ” 期间我国按照 “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 的原则,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在五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 一、政企分开迈出新步伐。 中央党政机关与所管理的530个企业实现了脱钩,军队、武警和政法机关所办的6380多个经营性企业已  全部移交给地方,进一步理顺了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为国有企业转变管理方式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 二、对重点行业与重点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与改组。  纺织行业 “ 压锭 ” 、煤矿企业下放与关闭、石油石化与冶金行业重组等取得进展,一大批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同时资产超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不断涌现。  在组建石油、石化和宝钢集团的基础上,又先后组建兵工十大集团和有色金属三大集团、信息产业四大集团等。 新组建的集团按市场要求运作,不再同时承担行政性职能,并由政府  授权经营国有资产,增强了自我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 三、实行稽查特派员制度,探索新的国有企业监管方式。  国务院任命的稽查特派员分别对国有重点大型企业进行监管,这是实现政企分开的重大举措,  是对国有企业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也是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管理制度的重要改革。  四、 “ 债转股 ” 正式启动。  到2020年底,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已从国有银行收购不良资产近14000亿元,实现 “ 债转股 ” 签约的国有企业587家,金额3400亿元。  通过债转股直接减轻国有企业公司长期以来由于缺少资本金而导致负债过高、财务费用支出过大的状况,国有企业资产状况得到改善,国有企业解困速度加快,很多国有企业可以达到上市标准。 债转股也使银行资产  质量提高,从而进一步放松了银根,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 五、国有企业规模得到压缩,但效益提高,控制力增强。  “ 九五 ” 后两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大幅度增长,多数行业、多数地区出现了扭亏增盈的良好态势,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实现。 3省, 2020年头 7个月国有企业盈利大幅度增加,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盈利则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相当于 1998年全年利润总和的两倍多。 2020年 7月,全国 14个重点行业中,有 12个盈利比 1999年同期增长。 曾经连续 6年全行业亏损的纺织业,在 1999年实现整体扭亏后, 2020年头 7个月实现利润 130亿元,其中国有纺织企业全年实现利润 50亿元。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 1997年底亏损的 6599家  国有大中型企业,到 2020年 7月末,已有 3684家摆脱困境,占一半以上。 其中 1100多家扭亏为盈, 2500多家被兼并、破产、关闭或改为其它所有制企业。  1999年底,中国 81%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已经改为公司制,现代企业制度正在不断完善。 500多家企业已经同原政府主管部门彻底脱钩,第一批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的监事会已经于 2020年 6月走马上任。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及军工十大集团、电信四大公司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先后崛起。 在生产能力过剩的纺织、煤炭、冶金、建材、原油加工、制糖等行业中,一大批技术落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