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秋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两种命运的决战ppt课件1内容摘要:
主科学 (4)根据以上分析,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中,你可以看出 中国近代化探索 过程有什么 特点 吗。 近代化在 经济上 表现为向西方学习 现代军事技术,努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 工业;在 政治上 表现为反侵略争取民族 独立 ,反封建争取民主自由; 思想上 表现 为争取自由、民主、科学。 特点: 由学习西方的 先进技术 到学习西方的 政治制度 ,再到学习西方的 思想文化 , 层层递进。 一、两种命运的决战 黑暗的命运 阅读阅读卡,思考:为什么说国民党提出的主张代表着中国的黑暗命运。 国民党的首要任务是消灭共产党,即准备发动内战,因此是黑暗的命运 国统区的腐败表现在哪些方面 : 政治上实施独裁专政 ,压制民主 ,实行特务统治。 经济上少数官僚掌握了大量财富,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困苦,而且没有民主和自由。 革命根据地的欣欣向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政治上,人民政权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经济上,通过大生产运动,财政经济困难的问题得到解决,人民生活有了保障 光明的命运: 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根据地的发展: ① 政治上: 思考:为什么人民积极参加选举。 人民得到了民主选举的权利,翻身作了主人。 ② 经济上: 为什么在当时要开展大生产运动。 财政经济困难问题 议一议 : “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 的 延安精神是否过时。 一、美蒋积极准备发动内战 蒋介石玩弄反革命两手策略 美国帮助蒋介石发动内战 真内战 假和平 想一想: 蒋介石既然要打内战,为什么还要搞假和平。 迫于人民要求和平的声音 为了争取更多时间准备内战 蒋介石暂时作出和平的姿态 但蒋介石并没有马上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宣战,你知道为什么吗。 二、重庆谈判 1945年 8月 28日 重庆谈判 1945年 10月 10日 《 会谈纪要 》 ,又 称 《 双十协定 》 中共代表 :周恩来、王若飞 国民党代表:张群、邓世杰、张治中、邵力子 1946年 6月,蒋介石撕毁协定, 发动了全面内战。 P122思考题 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主,争取在谈判中捍卫人民的利益 为了团结和争取对美蒋还抱有幻想的人们 所以,决定派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并为此作了充分的准备。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内战初期的形式分析 根据内战爆发时期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图,若仅从这些数字去考虑,战争的结果会怎样。 ∴ 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 我们虽无外援,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有办法。 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面对着军事上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如果你是当时的中央领导人,你会采用何种战略。 读图: 毛泽东转战陕北 思考: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为什么要撤离革命圣地延安。 为了保存实力,寻机歼敌,不与优势敌人硬碰硬。 只经过两年,双方形势就发生了根本变化。 军队数量迅速增加,已发展到 280万人。 装备上有很大改善,建立了强大的炮兵和工兵 大决战 ① 阅读课文文字及图 7—77,完成表格 名称 时间 地点 歼敌和改编人数 主要战役地点 敌军起义地点 4.渡江战役: 194 4月。 战线: 东起江苏江阴 ——西至江西湖口。 结果: 人民解放军一举解放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战役名称 战役时间 歼敌数 解放地区 辽沈战役 —1948 东北地区 淮海战役 —1949 1. 55万余 华东地区 平津战役 194 11—1949 万余 华北地区 3.三大战役表: 渡江战役 解放南京 1949年 4月 23日,解放南京,标志国民党统治覆灭( 19271949) 议一议 内战取得胜利的各种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人民的支持 正确的战略方针 新中国的成立 ① 阅读课文回答: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目的、时间、地点、参加者、主要内容 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②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油画 /董希文 开国大典 ,毛泽东主席在天 安门城楼 诗歌 :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 《 七律 》 ( 1)反映什么事件。 ( 2)“百万雄师过大江”中的“江”指 _______;解放军在这条江边战线长达 _______公里,东起_______西至 _________。 ( 3)这次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新中国的诞生,是百余年来人民革命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成果。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历史从此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⑴这首歌曾经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20xx秋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两种命运的决战ppt课件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