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xx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改革》,中指出:如果我们讨论克林顿 时期的经济繁荣,则不得不提到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里根新政。 因为克林顿时期的美国新经济正是里根新政在九十年代经济政策上的延续和私人经济的继续发展。 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经济已经被凯恩斯主义统治了四十余年。 经过长期的需求管理,美国经济拥有一个庞大的政府,并随时遭受其看似合理的管制和调控。 可是,长期的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并没有带来良好的经济表现,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美国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同时上升的滞胀情况。 尽管如此,战后开始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丝毫也没有减弱。 1981年里根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 “ 在当前的危机下,政府并不是解决我们问题的办法,而正是问题本身。 ” 其 “ 经济复兴 ” 计划概括地说,就是 “ 三砍一稳 ” ,即大砍联邦预算开支,大砍个人与企业的税率,大砍政府下达给企业的各种规章条例,以及要求制定一项稳定的货币政策。 (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经济思想中政府作用的主要差异;概括它们对不同时期的英国发展分别产生的影响。 ( 8 分) ( 2)据材料二指出 20 世纪 70 年代欧洲国家的经济结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 6 分) (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归纳里根经济改革的背景;并 分别 分析 指出 里根政府与罗斯福政府在解决经济危机策略上的发展性变化。 ( 11 分) 50.( 12分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金融学专家陈志武教授曾提出一个命题: “ 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 ” 他指出,当前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中认为: “ 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的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 ” 然而陈志武教授坚决予以否定并论证两点:一是在 16世纪西班牙从美洲掠夺金银之前,西欧商业银行的发达程度已经非常高,足以解决跨国贸易支付问题。 二是如果西方的兴起或者崛起靠的是掠夺,为什么成吉思汗的蒙古掠夺 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为什么最早征服美洲大陆并从拉美掠夺了大量金银的西班牙从 17世纪就开始没落。 为什么藏在地下的石油资源没有让当今的中东国家成为世界强国。 如果 “ 掠夺在先,发展在后 ” 的观点成立的话,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方面的发展,也没有认识到古希腊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这些发展给西欧以超前的制度和崛起的实力。 ——《历史教学》 2020. 2 评材料中关于 “掠夺 ”与 “西方崛起 ”关系的观点。 (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讨论,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 【选作题】 51.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摆脱英属殖民地地位及 “ 星(新)马 ” 合并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经济等多项政策上很快就产生严重的分歧。 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导致新加坡最终在 1965年被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并于 8月 9日被迫宣布独立。 世界对于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 材料二 新加坡改革大事记 经济 设立经济发展局,开发裕廊、红山等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 政府机构 成立廉政公署 社会 创立公积金制度;成立建屋发展局 ,负责建筑所有的政府住屋,廉价提供给民众。 教育 决定使用英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 法律、 习俗 严厉处罚随地吐痰、嚼口香糖、喂养鸽子、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和说粗话脏话;倡导的行为:微笑、礼貌待人以及在公共厕所主动冲水 外交 1967 年 8 月新加坡积极协助成立并加入东盟 材料三 新加坡提倡 “亚洲价值观 ”,认为亚洲国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 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对西方国家对他专制的批评不加理会,认为西方民主不能强加给亚洲人民。 ——据网络资源整理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加坡改革的背景。 ( 6 分) (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新加坡改革的可取之处。 ( 9 分) 52.( 15分)【中外历史上的人物评说】 材料 彼得大帝( 1672- 1725 年)在位期间建立了大约 240 家手工工场,比过去增加 了 10倍;出现了第一张印刷报纸、第一批技术学校、第一批公共剧院、第一个公共图书馆 ……俄国历史学家认为: “ 我们国家的全部线头在彼得手中扎成了一个结,不管我们面向何方,到处都能遇上这个巨人,他把自己长长的 身影投向我们的全部历史,使我们看不清古老的过去 ……” 但又抱怨他过分迷恋西方文化,认为 “ 俄罗斯迅速地赶上了欧洲,并在许多方面走在前面,但在主要的社会发展方面,俄罗斯却原地踏步 ”。 彼得引进了西方的许多东西,但却把西方文化的内核精华 —— 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念和代议制的政治制度拒之门外。 没有像某些西欧国家那样确立起 “ 社会本位 ” 的模式,而是确立了 “ 国家本位 ” 的模式。 过去某些社会阶层所拥有的权利被剥夺,从而使俄国远离法治国家和公民社会。 普希金说, “ 现代化 ” 与 “ 专制化 ” 是彼得一世留给俄国社会发展的一笔充满矛盾的遗产。 (摘编自《论俄皇彼得一世的 “欧化 ”与 “专制化 ”》) ( 1)根据材料概括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所做的努力。 ( 6 分) (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彼得一世的改革。 ( 9 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从材料 “但 …… 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 ”可以认识到法律是公民政治运行的重要保障。 故选 C。 城邦社会生活一定程度上对公民不利,但从政治上能保障公民的政治地位,排除 A; B 项错误,材料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并未说明是否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 了平等;D 项明显错误。 故选 C。 【解析】本题考查希腊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据材料 “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民众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 ”可知,雅典人极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虽然允许修改法律,但有着严格的限制,即 B。 A、 C、 D 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 故选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A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据材料 “划分公民等级的唯一标准是地产收入 (按年收入的谷物等产品的数 量分成四级 )”可得出该学者认为当时古希腊文明的经济基础是农业,故 B 项正确; C、 D 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按财产等级分配权利仍然是以血缘部落为基础,血缘家庭没有被打破,故 A项错误;根据材料 “农民就不会通过家族在城邦的代言人来维护其利益 ”可知血缘部落被打破,而代之以行政选区,故 B 项正确; 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D 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 据材料关键信息 “罗马帝国统治前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法学家 ”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 帝国的扩张,罗马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公民法已经不适应帝国统治的需要了,完善法律是迫切要求,故 B 项正确; A项说法片面,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C、 D 两项从属于 B 项,故排除。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 据材料 “出卖他们的奴隶 ”可以看出奴隶没有人身自由,故 A项错误; B 项材料未反映,故排除; 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据材料 “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 ”可以看出是为了缓和矛盾,力保社会稳定,维护阶级统治,故 D 项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中外立法机构的相关史实。 从 表格中可以看到其展示的都是立法机构 ,只有 B 项符合题意。 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 ,不是代议制 ,A项错误。 表格主题是立法机构 ,C项错误。 雅典公民大会存在于奴隶社会 ,D项错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 1832 年议会改革的相关内容。 1721 年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内阁实际上掌控着行政权, ① 表述错误;从材料信息 “大约有 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 ”可知英国民主主体并未扩大至普通公民, ② 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③④ 表述正确,故答案选 D。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根据材料信息 “其日后 的处理应符合于合众国的公共利益。 纽约等州因此放弃其西部土地权,使之成为国家的公共土地储备 ”可知要求邦联国会扩大中央权力,以处理地方纷争,故 A项正确;《 1787 年宪法》才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由材料 “1780年 10月邦联国会 ”可知需要此时还没有确立联邦制,故 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邦联制比较松散,没有形成中央集权的国家,故 C 项错误;向西扩张领土可提升国家的凝聚力,与材料无关,故 D 项错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大革命。 A项与材料 “这场革命摧毁了那样多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习惯 ”不符,故 排除; B 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法国革命就是要推翻专制君主,故 C 项错误;材料 “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 ”是指法国大革命的措施已经阻碍社会进步,这和雅各宾派专政措施的激进性有关,故 D 项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分析材料信息可见,罗斯福新政期间为减少法院对政府行为的干预,在法官年届 70 且没有退休的情况下,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时可任命新的法官,以消除新政的阻力;罗斯福改革法院的做法实质反映了美国行政与司法两大权力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有利于增强政府应对危机和处理重大 事件的能力,仍未能突破三权分立的原则;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即社会福利制度在新政期间开始建立的,是对社会弱势群体救助的制度,此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选 A。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分权与制衡思想。 由材料 “一个抗御 …… 反覆与激情的必要防护 ”“我们将法条 (来自众议院 )倒入参议院碟子里冷一冷 ”等信息可知,参议院的创立者们希望参议院能够审慎地通过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故选 C 项。 材料仅体现希望参议院审慎地通过众议 院通过的法律,未体。河南省南阳市20xx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智者运动 、 文艺复兴 B.文艺复兴 、 宗教改革 C.宗教改革 、 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 、 启蒙运动 马克思在评论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时说: “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 ”这两个 “枷锁 ”分别是指 A.天主教权威和专制王权 B.天主教权威与马丁 路德宣扬的宗教思想 C.宗教信仰与人文主义 D.宗教信仰与科学精神 2
天方夜谭》 C.《奥德赛》 D、《大唐西域记》 1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承载着历史的变迁。 有一建筑历经四、五千年而不毁,见证了古代埃及文明的悠久和辉煌,被誉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首。 它是( ) A、清真寺 B、金字塔 C、圣索菲亚大教堂 D、赵州桥 1某著 名学者曾写道:“从 1785 年到 1824 年,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 !在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年历史中, 恐怕从来没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
D. 吏治贤坏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1 题 12 分, 32 题 10 分, 33 题 8 分, 34 题 10 分,共 40 分) 31. 你认为钱穆癿这一命题成立吗。 请以中国古代史癿相兰史实加以论证( 12 分)。 32.【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 材料 唐太宗在位时 ,在门下省设置政事堂 ,命中书、门下两省长官于此联席议政会商,然后奏闻草诏,再交尚书省执行。
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就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活得顶天立地的精神„„是 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保国、保种、保教三重危机的挑战而激发出的勇敢的应战的精神,它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他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A.说明毛泽东思想是台海两岸共同的政治思想基础 B.强调毛泽东思想是在国共合作过程中形成的 C.超越了台海两岸国共历史恩怨与社会制度的局限 D.说明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近代历史没有密切关联 25.
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三、材料解析题、问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36 题 7 分,第 37 题 10分,第 38 题 11分,第 39题 7分,共 35分)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 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 „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
低 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D.热带雨林地区 15.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影响有 A. 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B. 国防兵源充足 C. 劳动力资源过剩 D. 利于经济的增长 读下 图完 成 16— 17题。 某因素对降水影响示意 图 甲 乙 甲 乙 16.甲图属于哪种宗教的建筑风格 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17.乙图中所示民居的自然环境是 A.高温多雨 B.终年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