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文章写作杂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么研究的东西,勉强去“论述”自 下载 (7)要有自己的见解。 要有自己的见解,选题要中心明确,避免综合论述,拼凑成章。 选题时要掌握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要了解该选题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 若是他人已解决了的问题,可以不必花力气重复进行研究。 另外,不要人云亦云,凑热闹,找“热门”,要经过深入研究,冷静考虑,以 下载 (8)要适应形势的要求。 国家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其阶段性的任务,会计工作也不例外。 如固定时间:会计法、会计职称、执业考试。 阶段性时间、如重大政策颁布等。 在出台前要为出台造舆论,要抓住时机选题目。 这时因措施或制度还未定型,议论起来不受成文的限制,便于各抒己见,文章比较好写。 等到某项措施或制度出台之后,就只能宣传其重要意义和如何贯彻实施了,虽然也可以题目,但有局限了。 由此可见,善于把握时机也是选 下载 (二 )搜集资料 充分搜集和占有资料是撰写文章重要的一步,也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每个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这个环节抓不好或者跟不上,会影响文章写作的全局。 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作者为某一写作目的,从现实生活中搜集、摄取以及写入文章用以表达主题的一系列的事实和论据。 它提供文章的内容,既包括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又包括作者主观的思想意识。 写文章要从搜集材料开始,搜集材料是基础工作,是先行官。 论据观点是从材料中来的,只有搜集到了好材料,才能产生好的论据,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 下载 材料包括的范围很广,一切事实、数据、图片、图版、图表、摘录的文献资料、人们的口头反映、文字资料,前人的结论、经验、研究成果、定义、定律等等都是属于材料范围。 谁占有资料,谁就有发言权。 会写文章的人都是很善于搜集材料的人。 否则,即使是“天才”。 面对如山似海的资料,怎样才能迅捷地获得我们所需要的资 下载 (1)调查研究搜集。 调查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主要方式。 大量实用富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存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有的尚未被人们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去获得。 业务部门和企业的规章制度、经验总结、分析报告、凭证账簿及报表内容格式等,都是重要的实际业务资料。 虽然这些资料比较零散,但它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手资料,能给人们深刻的感性认识。 写作文章时可重点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 调查的具体方式主要有:①普遍调查。 是指对论题所涉及的一定范围内有关情况作出全面性的调查。 下载 ②专题调查。 是针对某个问题所作的专门调查。 ③典型调查。 是根据调查目的在对被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入深入细致的调查,探索其内在规律性,然后以调查结果推论全面情况。 俗话说, “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 ,从典型可以看到共性,即看到一般面上的情况。 ④抽样调查。 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从所要研究现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抽取部分个体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取得资料,然后推算出全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⑤重点调查。 是在被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求以总体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谓重点单位,是指在所研究的内容中其数量比较大,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不一定要求有典型性。 下载 ⑥个案调查。 是对某一具体社会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它与典型调查有许多共同之处,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而不是定量研究方法。 其缺点是主观随意性较大,优点是耗费的人力、财力相对较少、调查深入细致,方法多样,得到的资料丰富、生动,这是其他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⑦网上调查。 利用互联进行调查。 ⑧会议调查。 是指调查主体 (调查者 )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有关调查对象 (被调查者 )举行会议,或直接参加有关部门举行的一些相关会议或报告会,利用开会这种形式来搜集资料、分析和研究某一社会现象 (调查内容 )的一种调查方法。 下载 ⑨问卷调查。 是指采用邮寄、直接询问等方式,依据调查设计的问题 (亦称调查问卷 ),经调查对象作答而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调查研究、获取资料的方法。 问卷的设计要鲜明、准确、易于填答人理解,这样才能提高回收率。 (2)文献资料搜集。 文献通常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 而写作财会文章中所指的文献,是广义的文献,即与论题研究对象有关的一切书面文字材料。 财务会计方面的文献资料有很多,杂志、文集、年鉴等,各有不同侧重点。 如有的杂志侧重于介绍会计法规、会计实务工作经验;有的杂志侧重于财务会计中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索; 中国会计学会每年编选的《会计学论文集》,则选择了当年有代表性的财会论文。 各省、市、自治区有关学会的刊物、文集也是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下载 查找资料,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可以由易到难,先找现代的、易找的,再找古代的、难找的;先从个别文章中发现线索逐渐扩展,从一个点到一条线到一个面,跟踪追击,不断扩大战果。 经过积累,最后把所需要的资料找全,形成系统的索引。 这种方法就是由点到面的查找方法;另一种方法是由面到点的查找方法。 即先了解面上的基本情况,通过面上抓住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最后弄清所需要的个别问题,这两种方法都可以采用。 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知道需要某方面的内容,却不知道书名,可以通过查工具书解决。 主要有:①利用目录、索引、文摘等检索工具。 下载 目录是标示图书或其他出版物外表特征的系统化检索工具,常用有《全国新书目》和专门介绍各类期刊报纸的《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以及介绍外文图书的《外文图书总目录》等。 索引是按一定顺序把散见于各图书报刊的论文篇目、作者姓名、刊物名称及期刊号记录下来以便于检索的工具书。 文摘是指将文章的主要论点简要摘录出来,分门别类进行整理的资料。 文摘和索引一样,属于二次加工的成品,是查找最新资料的检索工具。 较常用的文摘有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出版发行的《复印报刊资料》,每月提供,年终汇总,是一种系统的文摘资料,信息量大,方便实用。 还有《文摘卡片》,它将报刊上的新观点、新材料摘抄出来,也有使用价值。 下载 ②利用年鉴、手册等工具书。 年鉴、手册等是对一二次文献筛选、评价、浓缩加工后的工具书,一般由专家、专业人员撰写。 年鉴是汇集一年内各方面或某一方面的研究情况,并按照年度连续出版的一种工具书,如《会计年鉴》等。 手册是汇集经常需要查考的文献资料的工。 资 料的选择是否精当,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质量。 如何对 资 料进行选择,这也是写作的重要环节。 下载 (1)选择紧扣主题的资料。 这是选材最重要的一条原则,主题是选材的依据,凡是与主题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 资 料,哪怕极为生动,作者十分喜爱,也应坚决舍弃。 否则, 资 料芜杂,枝蔓丛生,那就会“繁花损枝,膏腴害骨”了。 写文章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就是不善于剪裁,对一些自认为生动的 资 料难以“割爱”。 作者的本意是想以众多的 资 料全面地表现主题,结果主题反而为 资 料所淹没了。 下载 (2)选择真实可靠的资料。 文章的生命在于真实,写作时一定要选用真实可靠的 资 料,力戒虚构,只有真实才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帮助读者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否则,就会迷惑读者,产生坏的作用。 这里所指的真实有两层含义:一是确有其事,不是胡编乱造的;二是指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主流,不是个别偶然的现象。 之所以要选择真实的 资 料,是因为对于记叙文、议论文等文章来说,它们本身就是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和客观事理的形式,是以实实在在的真人真事、 下载 (3)选择典型代表的 资 料。 要使 资 料充分地表现主题,就要善于选择最富有特征、最有代表性、最能概括和揭示事物本质的 资 料。 也就是说 资 料要有广泛的代表性和说服力。 典型的 资 料具有以一当十的作用,用这样的 资 料,能够很好地说明问题,反映本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写文章时,选用 资 料不在多而在精,只要能说明问题本质,解剖一个 下载 (4)选择新颖、生动的 资 料。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人们总是生活在新旧更替之中,新事物层出不穷。 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必须用新人、新事、新成果、新经验、新思想、新情况反映新面貌,讲出新道理,文章才能具有时代特色。 文章的 资 料新,思想内容也就能新,文章才能生动活泼,充满朝气。 如果沿用旧材料,一味老调重弹,千篇一律,千佛一面,年复一年,就要僵化走向死亡。 下载 搜集了大量的 资 料之后要及时进行整理。 整理 资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过程。 通过整理 资 料一是看看自己搜集的 资 料全不全,哪些已经掌握了,哪些还没有掌握,还需要补齐,继续收集。 通过整理了解有多少是重复的,相互抵触的,或可以相互补充的;有哪些是新 资 料,哪些是老 资 料;有什么新的线索,有些什么疑问等,做到心中有数;二是熟悉 资 料。 对一个 资料的背景、前后经过、相互联系、特征面貌以及细节、顺序等,通过整理都熟悉了,在使用时就感到很方便;三是使 资 料系统化。 收集来的 资 料一般来说是零星的、缺乏组织的、散乱的。 经过整理,将 资 料归类分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四是酝酿论点。 写文章的观点产生有一个过程,在整理 资 料的过程中,对材料的相互关系、 资 料的性质会有新的认识,并对其中一些 资 料 下载 资料整理的方法: (1)分类。 根据统一的标准,按材料的不同性质,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 这种分类整理材料的方法可分为四个步骤:把准备用到文章中的全部材料制成卡片;对卡片进行分类,编成卡片群;排列卡片群,以图解来安排文章的结构;文章化。 ” (2)归类。 在对资料进行分类后,然后再按类别归档,列入不同的类型。 (3)记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人的大脑记忆功能毕竟有限,当你看到一些非常好的素材时,最好把它们随时记录下来,因为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会派上用场,所以准备一个笔记本,有好的生活细节,好的想法和灵感,就胡手记几笔。 否则的话可能你很快就会忘记了,等你想写东西时发现大脑空空如也。 下载 而一旦你养成写观察笔记的好习惯,积累写作素材也就变得非常容易,写作也由此更加轻松有趣。 茅盾说,我们在开始写作的时候或以前,就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你走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 因此,有志写作的人一定要养成写观察笔记的习惯,随时记录下生活中的精彩片段和自己的思想火花,等到写作时就会发现它会给你带来许多令人惊喜的灵感。 当然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观察者不一定局限于笔记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用录音、录像、摄影、动画等多种手法更生动有效地记录生活,为自己 下载 (三 )酝酌构筑。 在 确定了论文的选题后,再经过必要的资料准备,就要进入写作前的构筑阶段。 这个步骤的任务就是要对论题的各个侧面作系统连贯的思索,形成论点、论据,找到恰当的论证方法,安排好论文的逻辑结构。 这一过程关键在于思索,不仅要对已经掌握的材料进行思索,还要在思索中针对问题进一步找材料。 不仅要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思索,而且要力争跳出材料的框框进行创造性的思索,两方面要廉而有之,不宜偏废。 如果不详细地占有材料,只作天马行空式的玄想,往往流于虚妄,这不是严谨的科学态度;但若在现有材料中兜圈子,只能照别人想过的路子想问题,就会失之平庸,提不出创造性的见解。 下载 对所论述的问题,一定要真正想清楚,有哪一点不清楚,就要下功夫把它想清楚,决不能蒙混过关,自我欺骗。 要真正把问题想清楚,是很艰苦的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的三种“境界”,用于描绘想问题的艰苦也很贴切。 开始时是“昨夜西风 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这时是四顾茫然,不知从何下手。 继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抓到问题了,发现困难了,反复地苦心焦思,以至于体重都下降了。 最后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光阑珊处。 ”终于豁然开朗,得出明晰的结论了。 这确实是很“折磨”人的。 但如果受不起这种“折磨”,就永远不会有“苦尽甘来”的时候,永远写不 下载 有了明晰、确切的观点以后,还要建立起自己的逻辑思路、也就是注意观点安排的层次,把握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论述能够层层深入。 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和表述方式,对此我们不可强求一律,否则就会失去文章风格的多样性。 我这里所说的“逻辑思路”主要是指我们在对一件事物 (论题 )进行论述时,要注意遵循两方面的规律,一是揭示事物性质的规律;二是读者接受和认识事物的规律。 前者是要求我们对事物的论述从表面逐步进入到深层,后者则要求我们在论述过程中提出问题要有诱发性,善于抓住读者对你论述问题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