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20xx-20xx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内容摘要:
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亚里士多德不是对导师一味言听计从,唯唯诺诺,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敢于思考、坚持真理、勇于挑战。 „„亚里士多德为 其哲学学校设立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他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重。 —— 王成光《论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材料二 15世纪西欧的教育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教育家主张学校教育应让学生快乐而健康地生活,使学生成为一名负责任的公民。 —— 佛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哲学和历史基础》 材料三 18世纪的法国,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酝酿,启蒙学者提出了丰富和较为系统的公民教育思想,以抨击封建专制教育,培养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合格公民。 启蒙学者强调公民的政治美德 ,倡导公民对民族国家、民主政治和法律的爱,并从教育领导权、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及方法途径等方面,构画了公民教育的蓝图。 启蒙学者的公民教育思想,为推动封建臣民教育向现代公民教育的转变提供了思想先导,奠定了大革命后法国公民教育的理论基础。 —— 刘春兵《思想启蒙与公民塑造》 材料四 西方文明的一个伟大假设,即可以用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发展。 —— 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1)据材料一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其对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4分 ) (2)材料二反映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什么时代主 题。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4分 ) (3)据材料三回答法国启蒙学者提出公民教育思想的目的。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影响。 (4分 ) (4)综合上述材料,阐述教育是如何推动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 (4分 ) 参考答案 1.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北洋初期,袁世凯掌握着大权,正在谋求恢复帝制,所以 A说法有误;知识分子敢于与总统对着干,这说明了当时的言论自由,知识分子有自由发言的权力,所 以答案选 B;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儒学已毫无作用,因为现在儒家思想依然影响着我们,所以 C说法太绝对;材料没有体现出西学东渐思想混乱,排除 D。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 2. C 【解析】 “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是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 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干可知市牛顿的定律使人们产生了对人类社会的怀疑,故 ①② 正确;同时也在歌颂牛顿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考点: 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经典力学影响 4.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教改革内容识记能力。 亨利八世是英国第一位成为国教最高首脑的国王。 5. 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计”、“云从龙,风从虎 ?归凤求凰,安可诬也”,可以看出李贽支持自由恋爱,反对封建礼教,故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李贽的离经叛道 6. B 【解析】 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的饿反映,根源在经济。 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应从经济角度上去分析。 材料中“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也说明这点。 “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反映当时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7. 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记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三百多首诗歌。 故排除 A、 C; B项是汉赋的特点,故排除;选 D。 考点: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诗经 8. D 【解析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化。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依据所学,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是南宋以后的官方哲学,故排除②;魏晋书法是士大夫文人的爱好,与市民文化关系不大,故排除⑤。 所以含有这两项的均可排除,所以应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与戏曲艺术书画与戏曲成就 9.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政 治制度和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相关内容。 据此,结合所学可知,比较、分析选项,可知:“有权就有一切”,即指皇权制;“蒙昧主义”,即指儒家思想(儒家封建伦理纲常)。 可知, ABC三项均不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皇权制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儒家思想及其发展 10. 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关键词是“思想分歧”.“最重要表现”。 卢梭和伏尔泰都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二人在思想上的最大分歧是建立何种政体,伏尔泰推崇君主立宪制,卢梭倡导“社会契约” 和“人民主权”。 故选 C。 考点:启蒙思想。 点评: 18世纪的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主要根据地,“理性”“自由”“平等”等启蒙思想弥漫着整个法国,乃至整个欧洲。 狄德罗、孟德斯鸠、爱尔维修、伏尔泰、卢梭等一系列人物在这个时代出现,并在人类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些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常常是命题的考点。 11. B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理解题干马丁路德这句话的意思,他强调了神或者说上帝的崇高地位,而否定了教会和教皇、教法教义的权威。 并没有批判和反对宗教,所以 A和 C错误。 同时也没有涉及宗教领域的人人平等问题,其实际意义 是不要迷信教会权威,它可能错误,强调的是人的独立性,答案为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要准确理解题干主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2. B 【解析】 试题分析:商代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王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用来占卜记事而,即是甲骨文,它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甲骨文 13. B 【解析】本题考查了课本的 基础这知识,加强识记。 14.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山东省平度市20xx-20xx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相关推荐
飘香,请据图写出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名称,并据材料说明习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 ( 2分) 17.(8分 )“ 丝绸之路”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合作共赢之路。 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回眸 】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 —— 《新全球史》 (1)由材料及所学知识,说出汉代 “ 丝绸之路 ”
C、“世界原料基地”、 “世界加油站” D、“世界办公室”、“世界加油站” 2羚羊在狂奔,长颈鹿伸着脖子吃树梢上的嫩枝绿叶,成群的斑马向水草地迁移,凶猛的狮子和豹紧追其后,赶上落后的斑马,饱餐一顿.这种景观出现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 ) A.热带沙漠中 B.热带草原上 C.热带雨林中 D.温带草原上 2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沿海地区 C.中部大平原地区
易引发洪水灾害 C.长江中游有众多的支流汇入,其中 ③ 是湘江 D.长江干流有多座水 电站, ④ 是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 ① 是秦 岭,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黄河 ③ 处的下游河段形成 “ 地上河 ” ,易引发洪水灾害 ; 长江中游有众多的支流汇入,其中 ③ 是赣江;长江干流有多座水电站, ④ 三峡是 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 考点:长江和黄河。
对圣母的赞美,在生活美的价值观上战胜了基督教的厌世哲学。 ( l)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罗汉图》与西斯廷《圣母像》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产生历史背景。 ( 14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幅图所刻画神像在内涵上的不同点,分析产生不同的根本因素,与中国比较这种内涵对欧洲历史发展走向的影响。 ( 11分) 41.材料 美国法的形成和发展提纲( 12分) ( l)殖民地时期
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 凡尔纳发 表了著名作品《八 十天环游地球》。 当地环游地球可乘坐的交通工具有 ①火车 ②轮船 ③汽车 ④飞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 “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是日本政府于 1872年向国民提出的口号。 这说明明治政府非常重视 A.殖产兴业 B.发展教育 C.废藩置县 D.革除旧习 1 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 后
②④①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 D.④②③① 11. 珊瑚环礁主要分布在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160分) 36.( 36 分) ,完成下列要求。 ( 22分) 烟瘴挂峡谷位于长江源头附近,谷内沟壑纵横,人迹罕至,降水汇集,草甸灌丛丰富,成为珍稀动物雪豹的聚集区。 峡谷将规划建设一个水电站,水电站建成将导致雪豹数量锐减。 下图示意电站建成前后的 M处水位及峡谷的淹没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