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xx版内容摘要:

写训练为要义,而以程序设计方法和算法思想的体验为旨归,属 于信息文化教育的“个性塑造”阶段。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能借助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初步了 解程序设计的概念、过程、方法;能从简单生活问题出发,设计算法并编程实现, 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感悟算法的价值。 本模块 设计为 36 课时。 生 ,分析对应的高级语言程序实例,体验程序的作用,了解自然 活 语言与程序设计语言的异同。 与 的概念,熟悉一种可视化程序开发工具的编程环境,借助实例 程 理解控件、对象、属性等基本概念,掌握程序的编辑、编译、运行的方法。 10 序 ,了解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数据分类,理解数值型数据和字 符型数据在程序中的作用。 ,掌握常用算数运算符、关 系运算符和常用的数值型标准函数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任务要求写出数学表达 式。 、输出语句的用法和功能,能够编写具有顺序结构的简单程序。 ,能够构造合适的分支条件,编写具有分支结构的程 序。 结 ,了解双重循环的结构及运行过程,能够编写具有循 构 环功能的程序。 与 ,理解算法的概念与作用,以及算法与程序的关系,能使用流程图表达 算 算法。 法 ,编写由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形成的混合结构程序,以解决 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能够采用 简单算法(如枚举法)解决实际问题。 ,能分析程序的功能和调试程序。 拓展模块二:机器人设计与制作 本模块的设置与小学模块的宗旨是一样,目的是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了 解机器人及相关技术的机会,而不是少数优秀学生学习的“专利”,但相比小学 阶段,本模块在内容广度和深度上均有增强,强调设计与制作。 本模块属于信息文化教育的“个性塑造”阶段,旨在激发学生探究机器人的 欲望并形成动手实现目的的能力。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能了解机器人的基 本结构和各部件的作用;通过完成简单的 机器人设计、硬件装配、程序编写、功 能调试等任务;在掌握有关机器人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积极创意解决更多实 际问题,在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本模块设计为 36 课时。 ,观摩不同类型的机器人,扩展对机器人的概 念、分类、应用和发展状况的认识。 ,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电子元器件、单片机的相关概念或知识,能描述其简单功能。 结 (如电池、外接电源等)和电动机的作用,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构 ,掌握其使用方法及适用场合。 与 (如杠杆、轮轴等),并能够简单应 功 用。 能 (如红外、声音、光敏、指南针、碰撞、超声等)及其性能,能通过 分析简单信息捕获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捕获信息。 ,能较熟练组装机器人功能模块。 ,熟悉算法、流程图、程序等概念,能绘制简单机器人 程序的流程图来表达算法。 用图形模块或程序代码设计含有综合结构的程序, 11 并下载到机器人上执行,了解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分析任务需求,设计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体验机器人应 用方式的多样性和社会应用价值。 设 ,完成简单机器人硬件的选择、装配及程序的编制。 计 、硬件部件的测试与调整的作用及简单原理,能通过分析故障发现 与 问题并进行简单的调试。 制 ,养成正确使用机器人的习惯。 作 ,对机器人作品通过分析、评价,能够提出改进方案 或设想。 ,能客观评价机器人的社会 价值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12 (三)高中部分 模块一:网络技术应用 本模块定位于高中学生的日常网 络应用需求,主要包含网络基础知识、网络 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网络应用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以及网络数据库应用初步。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技能;掌握 日常网络应用及简单操作;了解互联网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了解网络应用系统 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术与过程。 本模块由二个单元构成,分别是“网络通信原理”和“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 开发”。 其中网络通讯原理单元主要涉及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网络分类、工作原 理、网络协议、 IP 地址和域名解析过程等基本概念,以及小型局域网构建的基 本方法和 接入因特网的常用方法;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单元涉及静态网络和 动态网站的设计、制作,并涉及动态网站及后台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本模块设 计为 36 课时。 ,能够举例说明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能够描述三种拓 扑结构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 ( OSI)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能描述因特网 TCP/IP 协 议的基本概念、思想与功能,知道并能说出一两种其他它网络协议,如 Apple Talk 或 网 NetBEUI 等。 络 IP 地址的格式与分类;知道因特网 IP 地址的管理办法及相应的重要管理机构。 通 ;知道域名的管理办法及相应的重要管理机 信 构。 原 ;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掌握内网通 理 讯、打印服务、资源共享的相关设置。 ,了解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应用。 、路由器、 WiFi 等网络相关概念与功能,能够有效借助网络基础知识构 建家庭局域网并接入因特网,如设置无线路由器等 家庭上网设备。 ,包括: Web 、云技术、虚拟现实等,体验其具体应用。 ,知道三网合一、高速光纤、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及其主要应用。 网 ,了解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的方法和一般过程。 络 ( B/S、 C/S)的概念和特点。 应。 用 ( 1)理解站点的含义,能用可视化方式表达站点的层次结构。 系 ( 2)会使用网页设计工具进行简 单网页设计,如插入文字和图片,利用表格进行网页 统 布局、建立超链接。 设 ( 3)掌握简单的表单设计方法。 计 ( 4)了解 HTML 基本元素,如 HTML 基本结构,文本、图片、表格、超链接以及表单 13 与 等对应的 HTML 元素。 开 ( 5)了解界面设计高级工具(如 CSS 和 JavaScript)的使用方法。 发。 ( 1)了解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 2)知道几 种常见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名称及基本特点,如 Access、 MySQL、 SQL Server 和 Oracle。 ( 3)理解关系型数据库中关于库、表、字段、记录、字段类型和表间关系等基本概念。 ( 4)掌握选择查询、更新查询、追加查询、删除查询和生成表查询的创建方法。 ( 5)掌握基本的 SQL 数据操作与查询语句( Select、 Update、 Insert、 Delete)的基本格 式,能够使用简单的 SQL 语句操纵数据。 ,如 ASP 工作流程。 编程实现前台到后台数据存取的一般过程,如:通过 ASP 或 + 实现对 Access 或 SQL Server 服务器端数据库数据的存取,实现用户注册和登录功能。 (基于 IIS 应用 ),能够合作实现常见网络应用系统如 新闻系统、博客或论坛等的发布。 ,对常见网络应用系统的建设质量与运行状况进行评价。 ,如 、 JSP、 Python 或 PHP 等,了解其在 常见智能终端 的网络应用。 ,能够通过使用相关技术保护网络数据安全。 模块二:多媒体技术应用 本模块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加工与表达”等相关内容相对应,在此基础上, 强调多媒体技术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及综合应用能力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培养。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关于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 体技术的较为全面的知识和技能,进而实现对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把握其社 会应用特征并树立相关伦理道德意识。 本模块由五个单元构成,分别是“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和 “综合”。 其中,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四个单元主要涉及各类技术的基 本原理、文件类型、信息采集、信息加工及相应工具软件的比较。 综合单元主要 涉及多媒体技术的最新发展,强调多媒体作品规划、设计、制作、评价方法的掌 握,以及相关伦理道德意识的形成。 为区别于义务教育阶段,建议本模块在使用 专业工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考虑到教学时数的限制,为了总体上控制难度和内 容容量,在教材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可以视实际情况侧重某些单元,如侧重图形 图像或动画单元,使学生对其有更深的了解并把握更多的技能,其他单元则 以专 业工具的简单入门,通过比较其和非专业工具的差异形成初步体验为度。 本模块 设计为 36 课时。 14 ,及其数字化表示、存储、呈现和传递的基本特征 与基本方法。 ,能解释图像信息采集的基本工作 图 形 图 像 声 音 动 画 视 频 综 合 思想。 ,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实现图像色 彩和色调的调整、设置 特殊效果等,并能综合图层、滤镜、蒙版和路径等处理技巧对图像进行加工,表达创意。 4.体验矢量图形绘制工具的使用,并能绘制简单的矢量图形。 ,能使用一种常用的工具制作简单的虚拟现实 作品,并描述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特点。 ,体验图形图像处理的异同。 ,及其数字化表示、存储、呈现和传递的基本特征和基本 方法。 ,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能解释声音信息采集的基本工 作原理。 够根据主题表达需求,选择专业工具软件,实现声音的降噪、剪接、合成、音量均 衡调整及添加特殊音效等常用处理。 ,体验音频处理的异同。 1.了解动画的产生原理、分类以及常见的动画文件格式。 ,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实现二维交互动画制作和简单多 场景动画制作。 ,初步体验三维动画的制作过程,了解三维动画的基本特点 及其制作方法。 ,体验动画 制作的异同。 ,及其数字化表示、存储、播放和传递的基本特征与基本 方法。 ,了解流媒体的工作原理、常见的流媒体视频格式、网络 中音频视频的处理和传播方式。 ,能解释视频信息采集的基本工作 思想。 ,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实现视频片段的剪辑及添加音视 频特效、转场效果等常用处理操作。 方法和功能上的异同,体验视频加工的异同。 ,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和认识多媒体技术呈 现信息、交流思想的有效性。 ,了解规划、设计、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方法。 表达、交流或创作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媒体和多媒体编辑工具,规划、设计、 制作多媒体作品,表达意图,并能够对创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 ,体验其创作思想,明了其中所蕴含的意义。 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 合乎规范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15 模块三:算法与程序设计 本模块以面向几种典型算法问题的解决方法为主线展开,旨在提高学生用编 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模块涉及的算法内容难度适中,要求教师结合学 生生活、学习实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现算法的工具应使用具有可视化、面 向对象等特点的平台,降低对学生编程的要求。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 能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 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使用一 种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算法和解决问题。 本模块由四个单元构成,分别是“程序基础”、“统计类问题”、“计算类问题” 和“程序开发”,其中程序基础主要侧重于程序编写基本功的训练;第二、三单 元从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几种典型问题出发,解决简单的数值统计问题、数值计 算问题和规划类问题等,侧重问题的分析及程序的模块化设计;最后一个单元尝 试通过常用小程序的开发或关于手机应用程序的探究,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 力。 本模块设计为 36 课时。 ,了解问题分析与算法设计之间的关系。 ,能够正确选择变量的数据类型,并能说出定义不同数 程 序 基 础 统 计 类 问 题 计 算 类 问 题 程 序 开 发 据类型的理由。 、函数、表达式的表示方式,学会将数学表达式转换为程序表达 式;掌握常用的内置函数,如随机数函数、数学函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