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上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同步测试内容摘要:
》 28.世界三大宗教创立的先后顺序是①基督教②佛教③伊斯兰教 (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29.波斯帝国形成的时间与我国的哪个历史时期大致同时 ( ) A.秦朝 B.春秋战国时期 C.隋朝 D.宋朝 30. 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始建于 ( ) A. 11 世纪 B. 12 世纪 C. 13 世纪 D. 14 世纪 二、填空题(每个空 1 分,共 10 分) 3公元前 4 世纪,希腊北部的 _________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 不久,亚历山大东征,建立了定都 ________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3 13 世纪,意大利旅行家 __________来到中国,他著的 ___________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3公元前 3000 年,两河流域的 ________人创造了楔形文字,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 公元前 3 世纪, ________在位时,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3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是 _______,阿拉伯民间故事集___________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3 ________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寺, ________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三、连线题 36. 阿拉伯数字 意大利 《天方夜谭》 古代伊朗 《荷马史诗》 古代罗马 马可波罗 古代印度 地中海成为内湖 阿拉伯帝国 波斯帝国 古代希腊 四、材料解析题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公元前 1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身穿一身丝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轰动一时。 后来,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材料 2: 166 年,罗马皇帝的使节在越南日南登陆后,前往洛阳进谒汉桓帝,随身带有象牙、犀角、玳瑁等珍贵礼品。 这样,中国与罗马两国“始乃一通焉”。 请回答:①公元前 1 世纪,中国正处于什么时代。 ②当时恺撒为什么能穿上一身中国的“丝袍”。 ③ 166 年,中国处于哪个朝代。 当时我国称罗马帝国为什么。 ④这两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37。鲁教版八上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同步测试
相关推荐
眼龙 ” 、 “ 瞎子 ” 、 “ 弱智 ” 等蔑称,而应使用“ 残疾人 ” 、 “ 盲人 ” 、 “ 智力障碍者 ” 等词语。 这体现了要尊重公民的 尊严权 30.某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录音遗嘱案件,按照一位老人的录音遗嘱,将其房产判给了她的女儿。 王老太中年丧夫,一人将两子一女抚养成人。 王老太 78 岁时患偏瘫,女儿独自照顾了母亲七八年。 王老太女儿继承遗产的方式是 31. 下列
:本大题共 3 小题,其中 31 题 13 分, 32题 10分, 33 题 17 分,共 40 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搜集了三则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材料。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 — 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它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 1—
计„„”材料中 的“ 一劳永逸之计” 应该是( ) 年春, 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 这些谈话(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年 6 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 但无处发表。 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 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
误的是 ( ) A.都非常注重美食的开发,美食品种多样 B.中国美食以粮食等素食为主,古希腊副食种类丰富 C.两者不同的饮食习惯源于政治体制的差异 D.两者的不同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16.雅典公民大会辩论时,发言人不能一次提出两个问题或讨论两件无关联的事,不能就同一问题发言两次,不能诽谤谩骂他人,不能打断他人讲话,不能攻击议会主席。 这些规定 ( ) A.降低了公民大会的工作效率
三、古诗词鉴赏(共 9分)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 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6.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 是怎样描写的。 ( 5分) 17.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度的变化 D.综合国力的提升 16.活动课上,小王向同学们展示了两张泰州市 1987年发行的购粮券和柴油供应票(见下图)。 并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A.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商品供应匮乏 B.这是当时人们购粮、买柴油所需的票证 C.这两张票证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D.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17.下列古代文明成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