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20xx-20xx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22.下 图所呈现出的问题是自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看,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 ) A.构建更公正的制度框架 B.寻求更先进的技术支撑 C.利用更广泛的资源条件 D.创造更民主的政治环境 23. 1997 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韩元贬值一半以上,整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只剩下 39 亿美元。 下列各项中,具有向韩国提供短期贷款以稳定其汇率职能的国际组织是 ( ) 24.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 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 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 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论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25.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的关系。 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 )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26.汉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 32 年)夏四月,天气异常,黄雾四塞终日。 皇帝为之惊心,询问大臣,大臣回答这是因为 “ 阴盛侵阳 ” ,上天示警所致, “ 今太后诸弟皆以无功为侯 ” ,不符合高祖皇帝留下的规矩。 于是,太后之弟王凤不得不上书辞职。 汉成帝也承认自己在这件事上是有过失的,因此造成了这种异常的天气。 由此可知当时( ) ① 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 ②“ 天人感应 ” 说深入影响朝政 ③ 外戚专权引发朝臣不满 ④ 皇帝重用外戚力图削弱相权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7.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 (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28.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9.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卢梭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的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者的共同点是 ( ) A.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具有强烈的民主精神 C.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设想 D.推动了当时社会变革 30.顾炎武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 而已。 ”他强调凡 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 在此,顾炎武 ( ) A.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 B.强调独立思考并有所创新 C.强调尊重前人研究成果 D.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3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还是权衡利弊的场所。 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 这表明黄宗羲( ) A.主张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B.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 C.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D.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 32.苏格拉底说 :“普罗泰格拉当智者挣到的钱比一个像斐狄亚斯这样杰出的建筑师再加十个雕刻匠挣到的钱还要多。 修鞋匠和裁缝如果过了一个月还不能补好鞋子和衣服上的洞,甚至把它们弄得更破了,那么他很快就得饿死。 而普罗泰格拉在整个希腊招收学生 40 年,腐蚀他们,学生离开他的时候比刚来的时候还要坏,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 ”苏格拉底主要是批评智者学派( ) 33. 《苏格拉底之死》是法国著名画家雅克 达维特 1787 年创作的油画作品。 这幅作品描绘了哲学家苏格拉底死时的情景,体现了革命者为信仰和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结合古希腊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列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原因分析较为准确的是 ( ) 34.文艺复兴”被称为“打破神学枷锁,高举‘人文主义’旗帜的思想启蒙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