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20xx-20xx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半月考试题内容摘要:
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D.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 18.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丙集卷二记载 :“耆卿(柳永)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 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商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 妓 者多以金、物资给之”。 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A.文人生活腐朽化 B.文学作品世俗化 C.文学作品商品化 D.市民阶层扩大化 19.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说》里说到“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据此,说明“明清小说”能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主要原因是 A. 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B.自身较强的适应性 C.商品经济的开放性 D.封建君主制的需要 20.自 17世纪以来,“一切自然过程都是连续的”这条原理,似乎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 而它冲破了经典物理传统观念对 人们的长期 束缚,为人们建立新的概念,探索新的理论开拓了一条新路。 在它的启发下,许多微 观现象得到了正确的解释。 材料中的“它”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普朗克的量子论 21.贝尔纳认为:“在每个(科学进展的)事例里,总是当时的社会流动性能让手艺人和学者碰到一起,有时还使二者合而为一。 ”以下事例与此说法相符的是 A.达尔文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 B.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成功研制出发电机 C.富尔顿以蒸汽机为动力发明汽船 D.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 22.英国思想家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发展。 他的思想最有可能借用了 A.进化论原理 B.相对论原理 C.万有引力定律 D.主权在民思想 23. 19 世纪中叶,达尔文建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 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A.直接导致中英两国政治改革 B. 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C.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 24.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个地区矛盾复杂,争夺激烈,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当时在这个 地区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 A.英国与德国 B.俄国与奥匈帝国 C.德国与法国 D.法国与意大利 25.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在一次战役后,给德皇发去电文:“陛下,我们已输掉了战争。 ”该战役应是 A.马恩河战役 B.俄军东线进攻东普鲁士 C.凡尔登战役 D.索姆河战役 26. 《国 际联盟盟约》宣告:“。湖北省沙市20xx-20xx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半月考试题
相关推荐
民意识的形成使人们发现西塞罗和其他古典作家的论述极 为中肯,因此他们提出一种不受基督教和中世纪传统支配的伦理学。 ”材料中的“他们”意在 B 【答案】 B 【命题思路】考查人文主义精神。 :“大不列颠人口翻一番的时间极有可能不超过 25 年。 甚至在存在 着大城镇和工厂的情况下„„人口增长快于食物供给是一种自然趋势。 因此,除非夫妇通过晚婚和节育进行控制,否则人口将超过维持它所需要的资源。
“近代的前夜 ”。 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小户听大户呼织 ”、 “计日受值 ” ,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答案】 C 【解析】解答本题有两个关键,一是对题干要求的 “从经济的角度看 ”这一限制要求的把握,二是对 “近代前夜 ”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的新事物
A.经济全球化趋势 B. 政治多极化趋势 C.区域集团化趋势 D.中华民族文化的多 元性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 以上材料中的“去年圣诞节他们专程钻进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以为跑到中国西南这偏僻的一角来就可以躲过满世界的 圣诞老人、圣诞树,结果,还是未能逃脱,在大峡谷的小旅馆里他们又撞上了圣诞老人、圣诞树”最能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故选 A。 18.
①提名内阁成员组阁 ②决定国家重要政策,掌握行政大权 ③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④任命议会成员 A. 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5. 新版《世界上下五千年》在描 述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对其中一次革命活动以“‘进口’的国王”为题加以论述。 这一历史事件最可能是( )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英国 1832年议会改革 D.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26.
法的内容。 依据美国 1787 年宪法的规定,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的法案,国会拥有复议权,若国会 2/3 通过,法案即自动生效,故选 A。 B、 C、 D均不符合宪法的内容,故排除。 18. 下图是 1927—1930 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的统计情况。 据图和史实分析,经济危机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 1929 年至 1933 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分析图表信息可见, 1929
而言,孔子认为应该只“言义而不言利,为人君,止于仁。 ”国君乃天下财富的最高所有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所以“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国君的利就是义。 就各级官吏而言,孔子主张不仅言义,而且言利。 因为 ,“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 官吏需要依靠俸禄来养家糊口。 然而,官吏求“利”必须合乎道义,即君子“仕则不稼 ”、“不尽利以遗民。 ”就一般的平民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