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20xx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法的内容。 依据美国 1787 年宪法的规定,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的法案,国会拥有复议权,若国会 2/3 通过,法案即自动生效,故选 A。 B、 C、 D均不符合宪法的内容,故排除。 18. 下图是 1927—1930 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的统计情况。 据图和史实分析,经济危机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 1929 年至 1933 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分析图表信息可见, 1929 年之前美国的社会离婚率不断 增加,到 1929 年至 1930年离婚率大幅度降低,可见经济危机强化了美国人的家庭观念,故选 D。 A说法与材料信息相悖, B 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 C 不能反映主要问题,故排除。 19. —般认为,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反对专制,确立民主制度。 但研究近代史时,有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专制王权 “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方便的虽说是专制的契机 ”。 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B.《航海条例》的颁布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欧洲近代化的开端。 材料中有 人在研究近代史时提出,专制王权 “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方便 ”,与近代政治民主化要求相悖。 新航路开辟之前葡萄牙、西班牙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国,开展了远洋探险活动,推动新航路开辟的进程,为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故选 A。 《航海条例》的颁布适应了资本主义的英国与资本主义的荷兰争夺殖民霸权的需要,故 B 错误;资本主义代议制否定了专制王权,故 C 错误;英国工业革命开展的政治前提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故 D 错误。 20. 下图是 20 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 趋势。 下列对造成这种现象原因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分析图表信息可见, 20 世纪后半期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持续下降,同时中收入国家在 70 年代之后工业比重也呈下降趋势,只有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有所波动。 可见战后特别是 20 世纪 70、 80 年代以来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收入中比重下降,反映了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世 界经济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故选C。 A、 D 在图表信息中无体现,故排除;材料反映的工业比重问题不同于工业发展水平,实际上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远远低于高收入国家,故 B 错误。 21. 列宁曾经这样概括俄国某一时期的特点: “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这个时期最有可能是 D.《四月提纲》发表前后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 材料中列宁所提到的 “资本家政府 ”即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反映了列宁主张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可见这个时期为《四月提纲》发表前后,故选 D。 材料中列宁发表的讲话应在二月革命之后,故 A错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攻占冬宫均采取暴力革命的手段,布尔什维克党和人民群众已放弃了对临时政府的幻想,故 B、 C 错误。 22. 1932 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 6800 人,其中约有 1700 名是美国工程师。 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 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 90%。 这说明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材料中 “1932 年 ”,即处于 1929 年至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有大量的外国专家,其中美国工程师就有 1700 人,同时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分别占两国机器 出口量的 50%和 90%。 可见西方各国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故选C。 A所述过于绝对化, B 在材料中无体现, D 与材料的角度不符,故排除此三项。 23. 大国交战函数: P(1—F)(1—G)。 意为:两极实力的悬殊程度 (1—F)、多边与两极的实力悬殊程度 (1—G)均与两极直接交战的可能性 (p)成正比关系。 据此,下列对国际格局的说法合理的是 ,争霸的大国会尽可能避免正面交战 ,则大国之间一定发生热战 世纪后半期, 世界基本格局是一直是美苏争霸 ,则美、俄对决的可能性迅速增大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以来的世界格局的演变。 材料反映的大国交战函数,揭示了两极直接交战的可能性受两极实力的悬殊、多边与双边实力悬殊的影响。 由于受两极实力的悬殊程度、多边与两极的实力悬殊程度的影响,争霸的大国会尽可能地避免正面交战,故选 A。 大国发生直接交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国实力发生变化未必能引发热战,故 B、 D 错误; 20 世纪的战后初期及两极格局结束后并不是处于美苏争霸之下,故 C 错误。 24. 城市 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引领作用,又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国际性的城市则会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重要影响。 下列图片折射出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 依据图片信息及所学可见, 17 世纪的阿姆斯特丹港口的繁忙见证了此时荷兰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1898 年英国伦敦的地铁,反映了 19 世纪末英国仍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伦敦的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 20 世纪中期 美国纽约的摩天大楼说明二战后美国经济的极度繁荣及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的状况; 21 世纪初上海陆家嘴体现了本世纪之初中国经济发展的 “奇迹 ”。 以上图片折射了近现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故。湖北省孝感市20xx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①提名内阁成员组阁 ②决定国家重要政策,掌握行政大权 ③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④任命议会成员 A. 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5. 新版《世界上下五千年》在描 述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对其中一次革命活动以“‘进口’的国王”为题加以论述。 这一历史事件最可能是( )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英国 1832年议会改革 D.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26.
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D.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 18.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丙集卷二记载 :“耆卿(柳永)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 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商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 妓 者多以金、物资给之”。 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A.文人生活腐朽化 B.文学作品世俗化 C.文学作品商品化 D.市民阶层扩大化 19.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说》里说到“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
民意识的形成使人们发现西塞罗和其他古典作家的论述极 为中肯,因此他们提出一种不受基督教和中世纪传统支配的伦理学。 ”材料中的“他们”意在 B 【答案】 B 【命题思路】考查人文主义精神。 :“大不列颠人口翻一番的时间极有可能不超过 25 年。 甚至在存在 着大城镇和工厂的情况下„„人口增长快于食物供给是一种自然趋势。 因此,除非夫妇通过晚婚和节育进行控制,否则人口将超过维持它所需要的资源。
而言,孔子认为应该只“言义而不言利,为人君,止于仁。 ”国君乃天下财富的最高所有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所以“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国君的利就是义。 就各级官吏而言,孔子主张不仅言义,而且言利。 因为 ,“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 官吏需要依靠俸禄来养家糊口。 然而,官吏求“利”必须合乎道义,即君子“仕则不稼 ”、“不尽利以遗民。 ”就一般的平民而言
字形路 线 ③ 直井施工法 ④ 传统打桩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④ 21. 牛顿在于 1687 年出版的划时代科学巨著《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中 ① 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② 提出光的本质是微粒的见解 ③确定了物体运动三定律 ④ 将万有引力应用到天文学中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④ 22. “ 加速运动系统里的惯性力 ” 、
级女 生,平时由于功课紧,所以总是独来独往。 久而久之,她与同学之间形成隔阂,和同学说话很少,交往很少。 每当她看到其他同学在一起谈笑风生,自己却无人理睬时,内心十分苦恼。 ( 1) 陈红应该怎样做才能摆脱苦恼,获得友谊。 ( 2分) 材料二: 放学路上,两名同学就友 谊问题争论了 起来。 同学甲说:“对待朋友要真诚,要坚持原则。 对于朋友身上的缺点,不论大小,都要明确指出来。 如不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