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第三单元2内容摘要:
.材料题 材料一 汉文帝说:“夫农,天下之本也。 ” 材料二 汉景帝说:“农业是天下 之根本。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 根据材料回答: ( 1)这两段话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 2)基于这种认识,汉代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 ( 3)举例说明汉代实行这种政策的具体做法。 A卷答案 一、 1. B 2. B 3. D 二、( 1)农业是天下的根本。 ( 2)重农抑商。 ( 3)治理黄河,鼓励农具的创新,制定限制商业发展的措施。 B卷 一选择题 1.两汉时期,手工业技术的成就不包括( ) A.用水排鼓风冶铁 B.发明使用耧车进行播种 C.丝织业中 使用提花机 D.用植物纤维造纸 2.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大规模治理黄河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收归中央 D.颁布“推恩令” 3.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的文官武将去背柴堵决口的 是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光武帝 D.汉武帝 二、识图题 ( 1)这幅图上的机械名称是什么。 ( 2)谁在什么时候发明的。 ( 3)它的用途是什么。 ( 4)它的使用,比欧洲早多少年。 ( 5) 使用它,有什么好处。 B卷答案 一、 1. B 2. C 3 D 二、( 1)水排。 ( 2)东汉,杜诗。 ( 3)鼓风冶铁。 ( 4)早一千多年。 ( 5)节约人力,提高冶铁质量。 C卷 一、选择题 A.王景 B.鲁班 C.杜诗 D.李冰 2.东汉时期,人口达百万人的城市是 A.西安 B.洛阳 C.开封 D.咸阳 3.下图是西汉的新工具耧车,主要用于 A.播种 B.翻土 C.耕地 D.碎土 二. 阅读下面材料,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 1)材料反映了汉朝统治者什么想法。 ( 2)对照上述做法,当前有哪些不足之处。 我们应从中获得哪些认识。 C卷答案 一、 选择题 1. C 2. B 3. A 二、 ( 1)材料说明,汉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对鸟类的保护和环境的绿化。 春、夏正是鸟类产卵节季,为保证鸟的繁殖,不准掏窝、不准打鸟是正确的。 ( 2)对汉朝时的政策,当前许多人缺乏这种意识,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要保护有益珍禽奇兽,但有些饭店的餐桌上仍时有出现,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保护,由于打击力度不够,仍屡禁不止。 主要是人们对 保护环境的观念淡薄,还必须加强教育。 城市绿化比以前有很大变化,但城市人口相比还差得很远,还要继续努力。 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A 卷 一、 选择题 1.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的首领是( ) A.蒙恬 B.主父偃 C.冒顿单于 D.呼韩邪单 于 2.西汉反击匈奴战 役中的名将是( ) ①窦固 ②卫青 ③窦宪 ④霍去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请你判断此事件发生于( ) A.公元前 1 世纪中期 B.公元 1 世纪中期 C.公元前 2 世纪中期 D.公元 2 世纪中期 二 .阅读下面诗句,联系本课所学知识,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 1)这首诗的前两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有何影响。 ( 2)后两句又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这个事件中“一曲琵琶好”的人物,为什么能得到人民的肯定和赞扬。 A 卷答案 一. 二.( 1)前两句是 指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 最后取得胜利,特别漠北战役之后,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开始西迁。 ( 2)后两句是指 的昭君出塞,汉元帝时将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王昭君所以受到人民的称颂,因为昭君出塞与呼韩邪单于和亲,是在匈奴分裂后,匈奴的一部向汉朝称臣的情况下,呼韩邪单于为维护民族团结,归附西汉王朝,双方签订和约。 自今以后,汉与匈奴为一家,世世勿相诈相攻,后又求和亲。 王昭君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亲自要求前去和亲,她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为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所以得到人民的肯定与赞扬。 B 卷 一 .选择题 1.关于匈奴族的生产和生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匈奴族过着游牧生活,畜牧业兴旺发达 B.匈奴人的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铁器 C.许多金属制品用动物图案做装饰与其发达的畜牧业有关 D.匈奴人已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进入农耕社会 ( ) A.匈奴族的生产迅速发展 B.“和亲”政策无法执行下去 C.匈奴连年骚扰边疆,经常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D.匈奴分裂成为两部分 3.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战取得胜利的 原因中,不包括( ) A.反击战顺应了人民的心愿,人民积极支持战争 B.西汉初期的“和亲”政策麻痹了匈奴 C.汉武帝时经济 繁荣,国力强盛 D.卫青、霍去病等将领英勇善战 二. 读下图,联系本课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 1)图中箭头所指公元前 119 年是何历史内容。 战争的状况如何。 ( 2)这次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B 卷答案 一 . 二.( 1)右图箭头所指是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率精骑出击匈奴,他们分道北上。 一路所指的卫青,行进 千里,穿越大沙漠,在漠北同匈奴主力相遇。 双方激战一天,未分胜负。 临近黄昏,卫青乘风沙大作时左右迂回包抄,单于率数百骑突围逃走,汉军追击 200多里,大胜而归。 另一路霍去病也挥师北进,追歼匈奴。 经过漠北战役,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第三单元2
相关推荐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 2 分,共 10 分)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1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高峰的国家是古罗马。 1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她是在明治天皇的主导下,仿效中国隋唐的政治制度而进行的改革。 1公元 5 世纪的早期,波斯三征希腊,史称波希战争,结果波斯赢得胜利。 1火车的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世界第一辆火车诞生在英国。 1
个伟大的民族 …… 他们就是俄国人和英裔美国人。 这两个民族是在不知不觉中发展起来的,正当世界注意着其他地方的时候,他们却突然加入第一 流民族行列。 ……” 使美国在 19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 重大历史事件是 ________。 A.独立战争 B.南北战争 C.殖民扩张 D.农奴制改革 14.马克思说: “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 ”这是因为他 ______。
3)两河流域中的“两河”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 ) ( 4)尼罗河从东向西流,每年都要发大水。 ( ) ( 5)“木乃伊”是指古代埃及的人体干尸。 ( ) 三、填图识图题 (共 5 分) 1据右图回答: ( 1)此文物的名称叫什么。 ( 1 分) ( 2)此文物反应了哪一古国的社会面貌。 ( 1 分) ( 3)怎样认识碑文内容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 1 分) 1观察右图
) ①《战争与和平》 ②《安娜 ?卡列尼娜》 ③《复活》 ④《荷马史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恶棍”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是 () A.达尔文 B.但丁 C.牛顿 D.伏尔泰 21.在伏尔泰、孟德斯鸠等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著作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是 () A.自由平等共和国 B.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C.民族民权民主
21.地球的现状是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 22. 地图的三要素是 、 、。 23.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积 _______%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 29%。 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_________,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 界地带地壳比较 ________。 2南北半球分界线是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