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20xx-20xx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内容摘要:
有所不同 D.中国向西方的学习逐步转向思想领域 18.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 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 1840— 1864年; 1864— 1901年; 1901— 1919年。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 19.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产业革命”、 “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之中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日益高涨 C.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 20.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 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 „„ 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 这一思想状况 A.得益于政治民主思想自由的氛围 B.反映了观念变革已是大势所趋 C.体现了国人自卑的病 态文化心理 D.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21.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 ”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C.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 迹 22.“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 ”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23. 1894年孙中山组建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 1905年组建同盟会,提出十六字纲领,并 将这个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民族主义中的驱除鞑虏继承了兴中会的纲领,有着相同的含义 B.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而提出的 C.辛亥革命是三民主义的一次实践 D.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 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上阐发的 2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 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 落后的过程”。 作者强调的是 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25.邓小平理论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下列内容中符合邓小平理论的是 ①邓小平理论中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邓小平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③邓小平理论是在中共十五大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 ④邓小平理论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山西省大同市20xx-20xx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相关推荐
先秦诗歌中就有运用,如《诗经 •蒹葭》,那种 “宛在水中央 ”的朦胧, “所谓伊人 ”的隐约,都带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在先秦至六朝的典籍中,虽未具体提及 “含蓄 ”一词,但已推许类似的手法,《文心雕龙》有《隐秀》篇,认为 “情在词外曰隐 ”, “隐也者,文外之重旨 ”,这为合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含蓄 ”成为一种美学形态和诗学概念,大致起于中唐皎然的《诗式》,他在解释 “辨析
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 15 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窝阔台汗即位后,耶律楚材倡立朝仪,劝亲王察合台 (太宗兄 )等人行君臣礼,以尊汗权。 他在初执掌中原地区赋税事宜后,曾建议颁行《便宜一十八事》,设立州郡长官,使军民分治;制定初步法令,反对改汉地为牧软场。 建立赋税制度
殖民地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俄国的势力还没有伸展到中东地区,这样分析后就知道了答案。 答案: A 第三次中东战争的事件是( A. B. C. D. 思路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四次中东战争的区别与认识。 第二次中东战争后,美国和苏联取代英法成为中东地区的支配势力。 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则分别依赖美苏的援助和支持。 在美苏的武装下,中东地区的军备水平迅速提高,军事对峙的局面也日趋严重。 为了将
B.罗马法保证人在各个方面是平等的 C.古罗马人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罗马法强调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意识 18. 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 :一是实行集体宰 相制度 ,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 ,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下列选项分别体现这两种模式的是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宋朝设 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B.汉武帝“中外朝制度” 清朝设立军机处
富 ③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 ④在世界各国中,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综合题,每空 1分,共 50分。 ,回答问题。 (7分 ) (1)图中 A山顶与 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 (2)量得 C、 D之间的图上距离是 3厘米 ,则 C、 D之间的实地距离是 千米。 (1分 ) (3)图中小溪的流向大致是。 考号_________________
以来西方的宗教礼仪逐渐变得简单而自由化了。 西方宗教仪式的变化还反映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仪式的简化和自由也使基督教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统治逐渐松弛。 —— 摘编自高福迸《礼仪及西方礼仪:变迁与前景》 (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欧洲不同的治国模式。 分析这两种治国模式形成的背景和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意义。 ( 12分)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