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秋人教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3内容摘要:

约束 3王守仁(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 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 ”(《答罗整庵少宰书》)这一言论 A.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性质 B.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 C.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 D.主张接触世间万物以求理 3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 ?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 ?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 B.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性 C.体现了人自我意识的觉醒 D.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 3《红 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3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称为“亚圣”,并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的观点中,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的是 A.“性善说” B.“奖励耕战” C. “民贵君轻” D.“无 为而治” 3“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统治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 ,还证明了儒家思想的正确 —— 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这里说的“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所反映的思想与下列主张相吻合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3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 ”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是 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 3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发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这表明董仲舒 ①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②继承了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③要求 君主施行仁政 ④认为君主的地位不是神圣不可侵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李贽说:“除欲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这表明他 A.将孔子树立为思想界的神圣人物 B.认为儒家经典神圣不可侵犯 C.主张是非的标准随时代变化而变 D.认为人不能脱离物质而空谈道德 二、材料题(共 40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8 分 ) [ 材料一 在 “ 百家 争鸣 ” 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 2020 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百家争鸣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 武帝建元元年 (公元前 140年 ),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 “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 独尊儒术后,官 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 ——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上册 ) 材料三 理学,亦称为新儒学,又称为 “ 道学 ” 或 “ 宋学 ”。 所以称为理学,是因为两宋诸子所创建的思想体系以 “ 理 ” 为宇宙最高本体,以 “ 理 ” 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所以称为新儒学,是因为理学虽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但其张扬的孔孟传统已在融合佛、道思想精粹中被加以改造 ,具有一种焕然一新的面貌。 ——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四 明清时期 „„ 面对理学的渐趋没落,一部分士大夫转而寻求新的思想理论,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挑战,陆续出现了许多进步思想家,成为反理学的先驱。 „„ 他们倡扬民族气节,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空谈性理,向封建制度和宋明理学发起猛烈的攻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蒙思想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 —— 《中国通史教程 古代卷》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归纳 “ 百家争鸣 ” 出现的重要意义。 (4分 ) (2)材料二中的核心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6分 ) (3)依据材料三分析, “ 理学 ” 是新儒学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4 分 )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 (4 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22 分 ) 材料一 儒,最早章太炎认为是求雨的巫师,胡适在《说儒》里指出儒是从事“治丧相礼”的“殷民族的教士”,葛兆光先生根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之《要》篇所引孔子言“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 —— 孟鸥、王峰《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 容组织与学生认知》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 ,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 ,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 董仲舒《春秋繁露 顺命》 材料三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四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 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材料五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