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员会 职能 在“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校企合作 管理委员会 ”的指导下,健全由 校企合作企 业 专家 、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骨干教师组成 的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完善其工作职能。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研讨校企合作途径、方法, 分析 自动化 行业发展需求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及其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 审定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共 建校外实习基地,协同安排实践教学,负责双师型教师培养 ; 校企双方员工 实行互兼互聘,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 专业对接职业, 校企 共 拟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共建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对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进行准确定 位,发挥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的目标 引领 作用。 校企共拟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和过程如图 1 所示。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1 对 接 电 气 自 动 化 技 术 产 业分 析 自 动 化 专 业 对 接 产 业 行 业 相应 的 工 作 领 域 和 技 术 领 域分 析 自 动 化 管 理 专 业 对 接 产 业 行业 核 心 能 力 所 需 要 的 职 业 资 格确 定 工 作 领 域 的 岗 位 职 责 任 务 和典 型 工 作 过 程 分 析履 行 岗 位 职 责 任 务 的 知 识 能 力 的核 心 职 业 资 格 证 书专 业 毕 业 证 书 职 业 资 格 证 书电 气 自 动 化 技 术 专 业 培 养 目 标 与 规 格 定 位 图 1 校企共拟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和过程 依据专业“实习基地共建, 人才 培养共育,教学效果共评 ”的运行机制, 分析校企各自的利益诉求点,找准合作点, 本专业 与 芜湖比翼鸟航空科技 有限公司合作创建“ 尚 飞电子测控仪表 班”, 共同拟定 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规格 、教学模式、教学计划、授课内容及就业安排。 根据 企业 生产节奏 的变化规律, 校企共同制定 刚性课程与 柔性 课程 计划,采用 灵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实现 课堂教学与生产运营有机结合。 表 7 订单培养机制一览表 合作主体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芜湖比翼鸟航空科技 有限公司 合作形式 订单培养 “ 尚飞电子测控仪表 ”班 组织机构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合作目的 促进师资顶岗 锻炼 ,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深层推进校企合作 订单培养 责任 才培养方案安排校内教学 理学生 技术 支持 生 才 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计划、授课内容,初步拟定培养人才的规格 挂职锻炼 以及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实践机会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2 权利 岗实习的内容和时间 进入企业顶 岗实践 利益 质量 升教师双师素质比例 技术 支持 企业所需专业技能 的优秀毕业生 合作保障机制 《 校企合作 管理规定》 《 教师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实施办法 》 《毕业 生顶岗实习工作条例》 《专业建设管理规定》 课程对接岗位,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 以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和实训教材。 以职业能力导向改革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 中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 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的工作流程如图 2 所示,课程对接岗位图如图 3 所示。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项 项 项 项 项 项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项项 图 2 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流程图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3 图 3 课程对接岗位 图 教师对接师傅,构建“双师”双向交流机制 在 “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校企合作 管理委员会 ” 指导 下,校企共同制订《教师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实施办法》、《企业兼职教师实施与管理办法》、《 校企人员互聘及岗位轮换管理办法 》、《学院“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发挥各自优势构建“ 责任明确、管理规范、成果共享”的“双师”双向交流机制,努力实现教师与企业人员之间的身份互换,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以结对子的方式共同开展教学 、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 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推进实施“双证书”制度 基于学生就业和岗位准入的要求, 实行 “ 双证书 ” 制度 , 使教学计划同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相衔接,把职业资格培训与 鉴定正式纳入教学计划之中。 通过调查毕业生就业情况,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确定 本专业学生可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确定不同职业 (工种 )培训和技能鉴定时间。 学生 根据自 己的就业意向或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参加鉴定的职业 (工种 ),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上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4 岗创造必要的条件。 构建 校企双向服务机制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校企结合各自的内在需求,共同制订《校企双向服务实施办法》、《教师参加行业企业技术研发管理和奖励规定》,构建“主动服务、项目合作”的校企双向服务机制,企业利用学院的师资、场地、设备、人员等方面的条件,以项目合作方式开展校企之间技术咨询、继续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两年内,学院 校企对接运 行机制 预算 如表 8 所 示。 表 8 校企对接运行机制预算表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及来源(万元) 中央财政投入 地方财政投入 学院自筹 小计 小计 小计 合计 完善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校企共建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 构建“双师”双向交流机制 推进实施“双证书”制度 构建校企合作双向服务机制 合计 (二)探索系统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是 职业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 优秀 高端技能型 专门人才,发 挥引 领作用。 当前 职业教育的系 统培养亟待解决的是 中职与高职脱节的问题 , 做到中职和高职统筹规划,为中职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渠道。 为实现中职、高职人才培养衔接,必须坚持“遵循规律、服务需求、明确定位、系统思考、构建体系、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明确中、高职的合理定位,构建完整的中、高职衔接职教体系。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5 明确培养目标, 构建中高职 人才 衔接培养体系 根据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的要求, 可以开展中、高职系统培养工作, 按照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确定技能型人才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明确中职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职培养 优秀 高端 技能型专门 人才 的 各自 目标及其规格,避免中职、高职培养目标出现职业能力水平和教育层次的重复和错位 ,科学 构建中高职衔接 的 人才培养体系。 中 高 职校的专 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管理人才需全程参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共同探讨企业对专业人才的 不同 需求, 分析就业岗位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等方面的要求 , 在此基础上,构建 相互衔接的 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 表 9 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对比表 阶段内容 中职阶段 高职阶段 人才培养目标 以培养具备某一职业或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术能力为目标,教育与实际的生产劳动 相结合,为 自动化 企业生产和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的应用型的技术、技艺人才。 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具有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调试、使用、检测、维护与技术改造能力,而且具有一般自动化控制类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制作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自动化类企业生产管理能力 的优秀高端技能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门人才。 重构 课程体系 ,融通中高职课程内容 根据 中高职人才 培养目标要求,系统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 中职 电气技术应用 专业 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 专业课程重 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 逐步 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 课程体系的整体性。 基础课程注意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高职阶段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6 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 项 项 项 项 项 C 项 项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项 项 A u t o C A D项 项 项 项 C A D 项 项 项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 项项 项项 项项 项项 项项 项项 项项 项 项项 项 项项 项 项项 项项 项 项项 项 项项 项项 项 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 图 4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框架 统筹课程规划,共同开发 教学资源 在深入企业 、行业及相关中高职院校调研的基础上,与 我院附属信息工程 学校、 芜湖工业 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成立中高职课程开发小组,从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核心课程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系统设计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分层递进,专业知识和技能逐步深化,实现人才能力的递进式培养,这样不仅能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有利于造就优秀高端技能型 专门 人才。 探索制度改革,实现 招生 多样化 中职升高职的入学考试不能按照普通高考的办法,也不能沿用普通高中的考试办法,将高职的入学考试与中职的教 学、考试、证书、技能竞赛等成绩结合起来, 应 按中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考试,增加和突出专业课、实践课的考试, 实现对口招生, 这样才真正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改革招生考试办法还可以采取与企业 合作招生,吸引工作两年以上的中职毕业生报考,实施“文化综合知识 +理实一体化的项目”考试的选拔录取机制。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将自主招生选拔录用的试点扩大到专业群。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7 搭建继续教育平台 , 贯通 人才培养通道 中高职的衔接发展绝不是中职与高职两个系统的简单链接,而是两个系统在多种特征上兼容性的繁杂适配。 目前中高职 衔接的人才培养通道可采取以下几种模式。 ( 1) 单考单招。 单考单招 模式 是为广大中专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毕业生 (简称 三校生 )设计的一种招考方式,现在普通高中毕业生也可报考。 ( 2) 对口升学。 对口升学模式 是 中职与高职各自根据自己的学制年限进行教育 , 部分中职毕业生(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完成三年中职学习,通过对口升学考试进入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接受二至三年的高职教育模式。 ( 3) 五年一贯制。 五年一贯制模式是在一所高职院校内部实施的模式。 由高职院校直接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 , 前三年按中专教学计划实施教育 , 然后按三年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择优选拔部分学生升入专科 , 再学习两年 , 完成高职专科学业 ,考试 合格颁发专科毕业证书。 项 项 项 项 项 项项 项 项。安徽-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相关推荐
是 5 5 10 5 5 是 5 土方工程 运输渣土的 遗洒 污染路面 环卫车收集 将来 正常 及时清扫 是 5 1 10 5 5 是 6 施工作业区 砖切割机噪 声的排放 影响居民 休息 大气 现在 正常 实施控制 是 5 1 10 5 5 是 7 施工作业区 面砖切割粉 尘的排放 污染大气 大气 现在 正常 实施控制 是 5 1 10 5 5 是 8 施工作业区 空压机噪声 的排放 影响居民
公交拐点信息实体图 站点编号 公交站点信息 站点经度 站点名 站点纬度 经过该站点的公交线路 此站点的拐点信息 站点周边信息 更新时间 拐点编号 公交拐点信息 拐点经度 拐点站点名 拐点名 更新时间 拐点纬度 2 3 公交查询系统的总体设计 数据库设计 关系数据库 逻辑设计的结果是一组关系模式的定义。 通过第二章的需求分析以及管理人员的业务流程图
费降到每条数据包 元,今后还有更大的优惠,因此卫星通信不再是一种高不可攀的通信方式,在通信网设计时可以扬长避短合理 利用卫星通信。 各种信道的比较如表 1 表 1 信道对比表 通过对上述各种通信方式的分析比较 , 所以本人首选了 GSM 短信息传输作为通信方式。 三、方案论证 整机框图 本 设计 主要由单片机系统、 TC35i 模块、液晶显示模块、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及继电器等部分组成。
也随着改变。 短消息已经成为手机用户最常使用的业务之一 [7][8]。 除了大量使用的手机用户到手机用户的点对点短消息通信业务之外,从短消息服务平台到手机用户的短消息增值服务业务也在快速发展。 移动目标监控中心到移动目标定位终端的短消息数据传输就属于这种增值业务。 短消息服务简介 短消息服务( Short Message Service,简称 SMS)是通过手机发送和接收有限长度的文本信息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