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的电机故障诊断系统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内容摘要:

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PLC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 DCS系统。 PLC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适应面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点。 PLC 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特别是顺序控制中的地位,在可预见的 将来,是无法取代的。 国控制类产品市场 PLC的占有率已超过 50% , 而且保持着 10%~ 15% 的发展速度。 PLC 控制系统的发展前景 现在 , 虽然出现了性能更加优越的 DCS 和 FCS 控制系统 , PLC 控制也终将会被先进的 FCS 控制所取代 ,但是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 PLC 还会与 DCS 和 FCS 共存 ,这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 现在企业的确正在朝着自动化、信息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将现有控制系统推倒重来。 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建立起来的 PLC 控制 系统已经成型 ,如果要完全推翻再建立新的 DCS 或 FCS 控制系统 ,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 ,将造成很大的浪费。 (2) 基于以上市场需求 ,许多软件厂商 (例如 : 华富惠通软件公司 ) 正在考虑如何利用企业已经成型的控制系统及新建的厂级网络 ,开发控制系统软件 ,帮助企业实现工厂自动化、信息化 ,为企业提供控制系统与管理网络的集成。 (3) 目前 , PLC 的功能增强、结构优化 , IO 模块趋向分散化、智能化 ,编程工具和编程语言更具标准化和高级化。 (4) PLC 的联网通信能力增强 , 向高速度、多层次、大信息量、高可靠性及开 放式的通信发展。 (5) 现在的 PLC 系统与 DCS 技术、现场总线 IO 技术相结合 ,结构开放、扩展方便、技术先进、价格低廉。 由以上分析可以预见 ,未来 PLC 将朝着多功能化、集成化、智能化、标准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 ,故 PLC 虽然面临其它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挑战 ,但同时也在吸收它们的优点 , 互相融合 ,不断创新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与其它先进控制方式并存 ,共同发展。 可编程序控制器 PLC 的分类 PLC产品种类繁多,其规格和性能也各不相同。 对 PLC的分类,通常根据其结构形式的不同、功能的差异和 I/O点数的多 少等进行大致分类。 ( 1) 按结构形式分类:根据 PLC的结构形式,可将 PLC分为整体式和模块式两类。 xx 学院 机电工程系 20xx 届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毕 业论文(设计) PLC 整体式 PLC 是将电源、 CPU、 I/O 接口等部件都集中装在一个机箱内, 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价格低的特点。 小型 PLC一般采用这种整体式结构。 整体式 PLC由不同 I/O点数的基本单元(又称主机)和扩展单元组成。 基本单元内有 CPU、 I/O 接口、与 I/O扩展单元相连的扩展口,以及与编程器或 EPROM写入器相连的接口等。 扩展单元内只有 I/O和电源等,没有 CPU。 赋予基本单元和扩展单元之间一般用扁平 电缆连接。 整体式 PLC一般还可配备特殊功能单元,如模拟量单元、位置控制单元等,使其功能得以扩展。 PLC是将 PLC各组成部分,分别作成若干个单独的模块,如 CPU模块、 I/O模块、电源模块(有的含在 CPU模块中)以及各种功能模块。 模块式 PLC由框架或基板和各种模块组成。 模块装在框架或基板的插座上。 这种模块式 PLC的特点是配置灵活,可根据需要选配不同规模的系统,而且装配方便,便于扩展和维修。 大、中型 PLC一般采用模块式结构。 还有一些 PLC将整体式和模块式的特点结合起来,构成所谓叠装式 PLC。 叠装式 PLC 其 CPU、电源、 I/O 接口等也是各自独立的模块,但它们之间是靠电缆进行联接,并且各模块可以一层层地叠装。 这样,不但系统可以灵活配置,还可做得体积小巧。 ( 2) 按功能分类:根据 PLC所具有的功能不同,可将 PLC分为低档、中档、高档三类。 PLC 具有逻辑运算、定时、计数、移位以及自诊断、监控等基本功能,还可有少量模拟量输入/输出、算术运算、数据传送和比较、通信等功能。 主要用于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或少量模拟量控制的单机控制系统。 PLC 除具有低档 PLC 的功能外,还具有较强的模拟量输入/输出、 算术运算、数据传送和比较、数制转换、远程 I/O、子程序、通信联网等功能。 有些还可增设中断控制、 PID控制等功能,适用于复杂控制系统。 PLC 除具有中档机的功能外,还增加了带符号算术运算、矩阵运算、位逻辑运算、平方根运算及其它特殊功能函数的运算、制表及表格传送功能等。 高档 PLC机具有更强的通信联网功能,可用于大规模过程控制或构成分布式网络控制系统,实现工厂自动化。 ( 3) 按 I/O点数分类:根据 PLC的 I/O点数的多少,可将 PLC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三类。 PLC—— I/O点数小于 256点 ;单 CPU、 8位或 16位处理器、用户存储器容量 4K 字以下。 2. 中型 PLC—— I/O点数 256~ 2048点;双 CPU,用户存储器容量 2~ 8K。 PLC—— I/O点数 2048 点;多 CPU, 16位、 32位处理器,用户存储器容量 8~ 16K . PLC 的系统模块 PLC系统模块包括 CPU、 I/O、电源模块和其他设备组成,各个模块之间又有不同的构成和结构。 CPU 的构成 xx 学院 机电工程系 20xx 届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毕 业论文(设计) CPU是 PLC的核心,起神经中枢的作用,每套 PLC至少有一个 CPU,它按 PLC的系统程序的功能接收并存贮用户程序和数据,用扫描的方式采集由现场输入装置送来的状态或数据,并存入规定的寄存器中,同时,诊断电源和 PLC内部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编程过程中的语法错误等。 进入运行后,从用户程序存贮器中逐条读取指令,经分析后再按指令规定的任务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去指挥有关的控制电路。 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总线构成, CPU 单元还包括外围芯片、总线接口及有关电路。 内存主要用于存储程 序及数据,是 PLC不可缺少的组成单元。 在使用者看来,不必要详细分析 CPU的内部电路,但对各部分的工作机制还是应有足够的理解。 CPU的控制器控制 CPU工作,由它读取指令、解释指令及执行指令。 但工作节奏由震荡信号控制。 运算器用于进行数字或逻辑运算,在控制器指挥下工作。 寄存器参与运算,并存储运算的中间结果,它也是在控制器指挥下工作。 CPU速度和内存容量是 PLC的重要参数,它们决定着 PLC的工作速度, IO数量及软件容量等,因此限制着控制规模。 I/O 模块 图 PLC与电气回路的接口,是通过输入输出部 分( I/O)完成的。 I/O模块集成了 PLC的 I/O电路,其输入暂存器反映输入信号状态,输出点反映输出锁存器状态。 输入模块将电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进入PLC系统,输出模块相反。 I/O分为开关量输入( DI),开关量输出( DO),模拟量输入( AI),模拟量输出( AO)等模块。 常用的 I/O分类如下:开关量:按电压水平分,有 220VAC、 110VAC、 24VDC,按隔离方式分,有继电器隔离和晶体管隔离。 模拟量:按信号类型分,有电流型( 420mA,020mA)、电压型( 010V,05V,1010V)等,按 精度分,有 12bit,14bit,16bit等。 除了上述通用 IO外,还有特殊 IO模块,如热电阻、热电偶、脉冲等模块。 按 I/O点数确定模块规格及数量, I/O模块可多可少,但其最大数受 CPU所能管理的基本配置的能力,即受最大的底板或机架槽数限制。 电源模块 PLC电源用于为 PLC各模块的集成电路提供工作电源。 同时,有的还为输入电路提供 24V的工作电源。 电源输入类型有:交流电源( 220VAC 或 110VAC),直流电源(常用的为 24VDC)。 底板或机架大多数模块式 PLC使用底板或机架,其作用是:电气 上,实现各模块间的联系,使 CPU能访问底板上的所有模块,机械上,实现各模块间的连接,使各模块构成一个整体。 PLC 系统的其它设备 编程设备:编程器是 PLC开发应用、监测运行、检查维护不可缺少的器件,用于编程、对系统作一些设定、监控 PLC及 PLC所控制的系统的工作状况,但它不直接参与现场控制运行。 小编程器 PLC一般xx 学院 机电工程系 20xx 届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毕 业论文(设计) 有手持型编程器,目前一般由计算机(运行编程软件)充当编程器。 也就是我们系统的上位机。 人机界面:最简单的人机界面是指示灯和按钮,目前液晶屏(或触摸屏)式的一体式操作员终端应用越来越广泛 ,由计算机(运行组态软件)充当人机界面非常普及。 PLC 的系统模块选择方法 在 PLC系统设计时,首先应确定控制方案,下一步工作就是 PLC工程设计选型。 工艺流程的特点和应用要求是设计选型的主要依据。 PLC及有关设备应是集成的、标准的,按照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选型所选用 PLC应是在相关工业领域有投运业绩、成熟可靠的系统,PLC的系统硬件、软件配置及功能应与装置规模和控制要求相适应。 熟悉可编程序控制器、功能表图及有关的编程语言有利于缩短编程时间。 相应模块 的估算 工程设计选型应详细分析工艺过程的特点、控制要求,明确控制任务和范围确定所需的操作,和求价格比的 PLC和设计相应的控制系统最后选择有较高性能价估算输入输出点数、所需存储器容量。 . 1 输入输出( I/O)点数的估算 I/O 点数估算时应考虑适当的余量,通常根据统计的输入输出点数,再增加 10%~ 20%的可扩展 余量后,作为输入输出点数估算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