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园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和教学计划,编写校本教材,培养培训师资,组织实施教学,使学校人才培养最大限度地与区域产业发展需 求相吻合。 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价专业教育教学 质量。 建立社会、行业、企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及其家长等多方参与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以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为依据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把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把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意见作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对本专业作全面评价;建立人才需求、人才质量、专业人才的适应性等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形成人才培养与生产需求之间的主动适应和不断更新机制;建立毕业生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搭建学校与毕业生之间、毕业生与毕业生之间的互动平台,实施毕业生职业发展监控;依据第三方评 价结果的反馈,分析相关信息,指导园林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利用园林实训中心,开放实训室,与其他院校共享项目和设备资源,为有关院校的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服务,利用园林实训中心为园林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利用园林技术专业的优势,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与企业密切合作,多方面开展技术培训。 不断扩大与省内外高职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和借鉴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彰显园林技术专业的特色,扩大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的影响力和引领作用。 四、改革举措 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在政 府引导,企业参与下,形成理事会,完善制度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 通过建设校内开放式园林实训中心,以合作项目为载体,重点与‚ 六安同济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皖江草坪有限公司‛ 合作设立 ‚校中厂‛;为上海浦南花卉生产中心 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 校企 双向运行‚实习基地共建、人才培养共育、教学效果共评‛机制。 通过多项举措,使园林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得以全面提升。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原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形成以校园文化为底色,以‘ 3+3’ 课程模块为主体,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为延伸‛ 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努力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教学管理与职场管理‛的相互渗透,最终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探索‚三渗透、一融合‛的专业教学模式。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强化实践育人。 以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原则,建设高标准的校内园林实训中心,继续加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修订有效的基地运行及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学生实训考核制度、管理人员奖惩制度等。 完善‚双师‛结构,建设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把企业精英、业务骨干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来培养,让他们在 与学院的合作中,提升谋划园林企业长远发展的能力,认同学院的办学理念积极创造条件,落实相关制度要求,提高校内外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签订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对接协议书。 灵活安排教学时段,解决兼职教师的后顾之忧。 通过教师与企业人员的角色互换,互补互助等,加强校内外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教学团队。 建立人才培训平台,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根据市场需求,依托学校的办学资源与专业优势,建立园林业人才服务基地,大力开展岗位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参与企业员工素质提升工程,参与职业资格考证辅导与 技能鉴定,使专业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本地区园林业的发展。 第三方评价问题的解决 建立由用人单位、园林行业协会及学校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负责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工作制度,定期开展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组织工作;建立人才需求、人才质量、专业人才的适应性等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形成人才培养与生产需求之间的主动适应和不断更新机制;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搭建学校与毕业生之间、毕业生与毕业生之间的互动平台,实施毕业生职业发展五年监控;专业指导委员会依据第三方评价结果的反馈,分析相关信息,指导园 林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促进专业建设与改革。 五、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 学院高度重视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把其作为专业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组建了以院长葛向东为组长,分管院长王家祥为常务副组长的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工作领导组。 下设督导检查组,负责监督项目的进展和具体执行。 领导小组成员由专业建设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和企业专家组成,并成立项目建设小组,成员由全体专业教师组成,实行组长负责制,负责各建设项目的具体落实工作。 项目领导组 成立由 葛向东 为组长的项目领导组,主要负责项目的组织、项目建设 投资计划的执行、项目审查与监督。 组 长: 葛向东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教授 副组长: 王家祥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教授 黄家祥 安徽六安绿宇花卉研究中心 总经理 邹淮斌 安徽淮滨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范培珍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 主任 汪本勤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 副主任 项目建设小组 项目建设 小组负责建设项目的具体组织管理和日常事务,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控、指导、效益监测和考核。 组 长: 韦盛泉 建筑工程系主任 副教授 副 组长 任启闯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带头人 讲师 成 员:杨帮龙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 副教授 顾忠好 六安市园林局 高级工程师 柳士勇 安徽奥林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刘良玉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 副教授 范永利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 副教授 陈光友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 讲师 王方芳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 讲师 李大全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 讲师 江启友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 讲师 李 辉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 讲师 主要职责: 在项目建设领导组的领导下,项目建设小组具体负责建设方案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分解项目建设任务书,建设项目的日常管理,组织实施项目计划,研究制订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的各项制度、措施,负责项目的推动、检查等工作;监督、检查项目建设的执行情况,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等,以确保项目建设计划的顺利实现。 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 度,包括《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项目评价与考核办法》、《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及《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等。 加强专业建设专项资金管理,设立专门的账户,严格实行专款专用,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严肃性和合理性,使资金的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实行项目责任制,对项目建设进行责任追究和专项考核,加强过程监督,严格按制度进行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项检查;对工作负责、成绩突出的项目负责人和参加人员予以奖励, 对工作不负责任,造成工期延误、资金浪费、建设质 量低劣的,予以处罚和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保证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资金保障: 学院制定了详细的专业建设项目规划,对专业建设经费的使用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在年度预算中确保项目建设经费。 经费的使用管理严格按学校的财务制度,由院长签字后方可支配。 仪器设备按照六安市政府采购办法进行采购。 本着实用、节约的原则严格按建设进度使用经费,采用经费专款专用制度,制定建设项目所需费用计划表,按项目建设进度表使用。 质量监控保障: 建设项目的目标、内容与要求必须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 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为依据,任何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不得随意变更。 若确因客观原因需要对原计划进行局部调整,须严格按审批程序报批。 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思路,建设项目确定以后,各级子项目还分别编制更为细致的项目任务分解表和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分阶段工作计划,将项目建设任务层层落实到具体人和具体时间,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 按照目标管理要求,对项目建设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标,实现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六、预期绩效及绩效指标 预期绩效 通过该项目建设,形成科学、系统、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三渗透、一融合‛独具特色的专业教学模式。 加强 专业核心 技 能培养的专业建设新思路,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形成以园林技术专业为核心,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 建成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科研能力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建成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多功能、开放型、省内外一流的实训基地,与周边同类院校实现资源共享,并提供实训室建设的样板 ,对省内外同类专业的建设起到示范与带动作用。 培养出大批既具备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又掌握园林技术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园林行业中能够从事花木生产、园林工程的组织与管理,针对园林技术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能着力服务于现代农业、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 绩效指标 建设 内容 具体 项目 2020年 10月 — 2020年 6 月 (预期目标、预期绩效) 2020年 7 月 — 2020年 6 月 (预期目标、预期绩效) 校 企 对 接 建立园林技术专业建设指导 委员会, 校企共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共同开发专业预期目标: 会,推进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方案 : 开展专业调研确定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 ; 4.“双师”队伍建设 : 引进新教师2人,双师素质教师达到 90%以上; “双证书”制度 :把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正式纳入教学计划之中;。 预期目标: ,协调各方关系,进一 步服务专业建设; ; 2门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完成 1本校本教材编写; 、企业实践或企业挂职,提高专业水平,双师素质教师达到 95%; 种类,确定不同职业 (工种 )培训和技能鉴定时间; 课程 构建“双师”双向交流机制 预期绩效: 准文件和运行管理制度; 析报告,完成共建的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植物与植物生理》、《花卉学》精品课程建设; “双 师”培训,使双师素质教师达到 90%以上; 90%; 《校企双向服务实施办法》、《教师参加行业企业技术研发管理和奖励规定》。 预期绩效: ; 2. 校企合作理事会活动记录,形成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2门课程(园林测量、园林景观设计)一体化教学方案。 完成 1本校本教材; 95%; 《校企双向服务实施办法》、《教师参加行业企业技术研发管理和奖励规定》执行。 负责人 韦盛泉、杨帮龙 系 统 培 养 探索中 高 职衔 接 的人 才 培养方案 构建中 高 职衔 接 的课 程 体系 积极 推 进招 生 方式改革 预期目标: 层次结构目标及其规格; ;。 预期目标: 、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分层递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逐步深化。 预期绩效: 《中职园林类专业能力标准》和《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能力标准》; ,共同确定有关课程的对接; 学考试与中职的教学、考试、证书、技能竞赛等成绩相结合,逐步实行自主招生选拔录用。 预期绩效: 《中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00人 负责人 任启闯、陈光友 实 践 育 人 校外园 林 实训 基 地建设 园林实 训 中心建设 预期目标: 、外园林实训基地建设; 2. 实践实训运行与管理制度建设; “园林实训中心”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完善实验室文化建设。 预期目标: 1. 园林实训中心 全部投入使用;。 预 期绩效: 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 :包括(智能温室、草坪建植和草花生产基地 )。 预期绩效: ,学生技能水平大为提高;。 负责人 韦盛泉、陈光友、王方芳 转 变 培 养 方 式 专业教 学 模式改革 团队协 作 和创 新 能力建设 数字化 教 学资 源 建设 预期目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